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网络整理 2019-05-25 最新信息

提及后周,大多数人的唯一印象就是北宋的前朝,那个被赵匡胤陈桥兵变所代替的政权。作为五代十国中最后的一个朝代,它自身往往被后世所忽略。加之其存在时间不过九年,故在悠长的中华历史当中占着相当小的比重。短命、被军中武人篡权又是乱世之中,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无不让人觉得后周也是一个暴虐的政权。

事实却是非也。在仅仅两代君主——周太祖、周世宗两人的治下,后周仅仅用了不到八年的时间就展现出一统中原的气势。若不是柴荣英年早逝,在中国历史上多半将会出现两个被冠以"周"之名的朝代。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清人所绘的郭威画像

一、兴于藩镇,铸成铁军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因柴荣的离世,后周被赵宋取而代之,进行中的北伐也暂告一段落。眼见即将被夺下的燕云十六州,随成为了此后数百年中原王朝的一大遗憾。仅用数月时间,便几近夺取幽州(今北京),这就足可见后周统治者的雄韬伟略。

而继承了后周所有遗产的北宋,仅仅用了16年的时间便一扫唐末藩镇割据之势。由此可见,后周并非一个无所作为的政权。有着如此实力的后周,自然也拥有着当时无可比拟的武装力量。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与后周政权一样不甚起眼的后周军队。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后周时期简图

不过这个所谓的"后周军队"只是一个泛称。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兵制并非一成不变的。古代国家的常备军,也仅仅不过是整个国家武装力量的一小部分。就李唐而言,在开元之前,唐朝兵制主要是"兵民合一"的府兵制。当时,成年男性战时披挂上阵。无战则解甲归田,在农闲时节组织训练。直至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才出现了领取国家俸禄的职业军——"长征健儿"。

在中晚唐时期,唐政府完全掌握的常备军也不过是十余万人的神策军。在此之后的五代十国,也延续了这一建制。故在后周时期肩负卫戍与征战之责的主力,是当时的禁军。在这里,也并非说当时在地方上没有了常备军。只是为了避免藩镇割据的现象再次上演,五代十国时期,地方的军力便遭到了削弱。到了北宋,地方的厢兵已经不具备多少战斗力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话题回到后周禁军身上。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辅政权臣,遂狠下毒手。郭威全家几乎被屠戮殆尽。时任枢密副使的郭威便发动兵变,建立后周。因早年投于刘继韬门下,又随刘知远建立后汉,故他在军中的号召力非同小可。

因此,兵变即位的郭威很快得到了禁军的拥护,后周也基本上继承了后汉的禁军。因后汉为沙陀族人建立的政权,故当时的禁军当中有不少精锐的沙陀骑兵。加之郭威本人也曾是个中一员,所以后周自建立起就拥有着一支忠于朝廷的精锐。作为塞外的马背民族,沙陀族人的战斗力已在唐末得到了印证。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后周禁军序列,浅橙色为主力

此外,与后梁、后唐、后晋一脉相承的后周,也为河东藩镇集团势力。这一处藩镇大致为现今的山西一地。作为曾经唐朝的边境重镇,该地民风彪悍,军队兵强马壮。以上种种因素交织一起,使得后周的武装力量在当时无人匹敌。

二、气吞山河,后周禁军

当然,战力最为直观的评判标准还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北汉合辽国步骑共8万余人,号为10万南下攻打后周。战事之初,后周前线军队仅有数千兵马,稍显乏力。为扭转局势,周世宗决定与三月亲率数万禁军北上。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后在两军对垒中,周世宗冒着箭雨亲临高平(今山西高平)前线指挥。人数稍占下风的后周禁军一鼓作气,击溃了北汉、辽国联军。其中,北汉军队更是被斩杀超过两万余人,残存的万余人也很快被后周军队击溃。见势不妙二地辽国军队早早撤离战场。就这样,后周军队一转唐末以来中原政权的颓势,直指太原。三月末,周世宗已率军暂屯潞州(今山西长治)。

稍事休息后,后周于次月直接展开了对北汉的讨伐战役。从被动防守一方,到主动出击,后周仅仅用了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四月,柴荣指挥数万步骑,兵分三路,剑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高平之战示意图

此次征讨,后周军队开局可谓一路顺风顺水。刚刚进入北汉境内,汾、沁、辽、盂(今山西阳曲东北大盂)等州县的官吏相继请降。但当战事被拖入五月的时候,局势便对后周不利了。当时,辽国应北汉请求出兵来援。先锋大将史彦超轻敌大意,仅率2000兵马追击辽军。在率军斩杀2000余人后,史彦超因麻痹大意遭到伏击身亡。随行的后周军队死伤甚众。而在另一边,柴荣率军围攻晋阳已达20余天。噩耗传来,又见连续数月作战的部下人困马乏,柴荣只好撤军。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虽然此役过后,后周没能扩大战果,但是重创北汉。以至于此役过后,北汉宰相的俸禄仅剩每月发放百缗铜钱。要知道,后晋一朝的闲散武官最高都有每月50缗的俸禄。此外直至被北宋消灭,北汉都无力再次染指中原。同时,数月的征战也让辽国见识到了后周禁军的实力。比之后来的北宋禁军,辽国更忌惮柴荣麾下的后周禁军。

在显德二年,畏惧后周大军的北汉多次遣使辽国商谈军国大事。但是辽国对再次挥兵南下不抱太大的期望,遂久久没有实质行动。同年5月,后周发兵征讨后蜀。次年1月,后周夺取凤州(治所在今陕西凤县)、秦州(治所在今甘肃秦安)等地。今陕西全境被归入到后周势力范围内。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在伐蜀的后半段,后蜀向南唐求援,柴荣不得不率领部队两线作战。在夺取秦、凤、成、阶四州之后地,柴荣兵锋直指南唐。一场持续将近三年的拉锯战就此展开。因前期还未完全结束与后蜀的战斗,故后周军队当时与南唐僵持不下。显德三年,柴荣亲征南唐。四月,后周军队连克扬州、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舒州(治所子在今安徽潜山)等长江北岸南唐州郡。

此后,南唐虽做过数次反扑,但因用人不当,最终丢掉了长江以北之地。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南唐上表周世宗,愿献出长江以北的各州,并每年入贡数十万财物以换取和平。此役,后周获得了南唐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如此一来,后周在北方的目标就仅剩燕云之地了。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后周攻南唐三阶段简图

且说北方的辽国,当南唐时局艰难的时候,曾派使者请求两边夹击后周。但是辽军只是"拔缘数城而还",完全没有深入后周腹地的意思。即便之后周世宗率军北上,辽国也摆出了消极避战的姿态。当时耶律璟下诏:"敌来,则与统军司并兵拒之;敌去,则务农作,勿劳士马"。

虽然当时的辽国重心放在整顿内政之上,但是面对大军压境,依旧摆出如此姿态,由此可见后周禁军的强势。而这,放在两宋的时候,是无法想象的。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周世宗率军北上。两个月间,接连攻下瀛 州、莫州,就连幽州(北京)也是指日可待。只可惜,一代英主就在此时病倒,享年39岁。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周世宗柴荣画像

三、改革兵制,强军要法

如今回看此事,着实令人可惜。世宗在位不过六年,几乎连年征战。而他的禁军部众,也几乎没有休息。后周禁军能保持如此长久的战斗力,与后周太祖、世宗的改革不无关系。首先,后周太祖实行轻徭薄役的政策,是长久以来因战乱遭到破坏的农事生产得以恢复。其次,是改组禁军,分禁军由殿前司和侍步司统领,以免禁军作乱。接着,最高军权交由枢密使掌管,赵宋一朝便是沿袭了这一做法。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之后,是遴选精壮之士,裁退老弱,保持十余万到二十余万规模的禁军精锐。这一举措,一来可以削弱地方军权,二来可以保持禁军的战斗力。最后,便是严明军纪。在高平之战中,因樊爱能、何徽等人怯战,周世宗在战后立即诛杀杀樊爱能、何徽等 70 余人。后周军攻占重镇扬州时,赵晃、白延遇等人不听军令,骄态横暴,贪贿钱财,劫人妻女。当淮南节度使向训抵扬州后,立即处死违反军纪者。后周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先后在安徽寿州、定远打了败仗,柴荣都将他们贬官,调离淮南前线。

经由这数项改革举措,后周禁军所向披靡,几无败绩。当然,这离不开雄韬伟略的君主。终赵宋一朝,虽然沿袭了后周的兵制,但是也只是照猫画虎。没有习得精髓的赵宋,以至于冗兵问题尾大不掉。

连续征战数年几无败绩,后周禁军为北宋初年的南征北战铺平了道路

感惜时叹,虽然后周禁军在周世宗的带领下几无败绩,但是与统一大业擦肩而过。不过,他们心中对于山河统一的豪迈壮志得以延续。看如今祖国的千里锦绣山河,便是那些志在家国的先辈们留下来的最耀眼的瑰宝。

本文由WarOH协虎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参考资料:

《辽史·穆宗本纪》

《辽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八》

《辽史·萧思温传》

《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 》

《册府元龟·卷五百零八·邦计部·傣禄四》

《资治通鉴·后周纪》

齐勇锋·《五代禁军初探》

曹兴华·《唐末五代沙陀骑兵述论》

本文作者:WarOH协虎(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43630762557492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北宋   辽朝   五代十国   郭威   周世宗   历史   后汉   山西   汉隐帝   后晋   太原   长治   唐朝   赵匡胤   刘知远   阳曲   后唐   中国历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