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为什么打仗要“一鼓作气”?

网络整理 2019-06-03 最新信息

人们常说做事要“一鼓作气”,意思是要趁锐气旺盛之时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才能成功。“一鼓作气”是个成语,它与古代的一个战争故事有关。

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发生战争。曹刿(ɡuì)陪同鲁庄公出征,出谋献计。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对峙。齐军擂鼓呐喊,准备进攻,鲁庄公正要下令击鼓出击,曹刿劝阻说:“先等一等。”于是,鲁军没有擂鼓,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鼓准备进攻;曹刿还是让鲁庄公按兵不动。齐军又擂了第三遍鼓,这时曹刿才说:“以进攻了。”鲁军这才擂鼓发令,士兵奋勇争先,一下将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获全胜。

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非常奇怪,问曹刿:“为什么齐军擂第三次鼓时,你才让我军擂鼓进攻?”曹刿解释道:“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第二次击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敌军勇气枯竭,我们却勇气十足,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这就是“一鼓作气”的来源。

从军事策略上说,“一鼓作气”使用的是疲兵之计。疲兵计,就是以逸待劳,在敌人气势正盛之际,不直接进攻,坚守阵地,消磨敌人士气,等敌人士气低落时,寻找最佳战机,一举破敌。在曹刿之后,也有很多这样的战例。

战国后期,秦王嬴政命令大将王翦率兵灭楚。楚国大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与楚军对垒后,王翦使出“疲兵之计”,只是专心修筑营寨,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项燕也认为秦军只是防守自保,不会进攻,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个个如猛虎下山,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很快消灭楚军的主力部队,连大将项燕也战死。随后,楚国便被秦国灭亡。

东汉末年,刘备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交战,争夺汉中。刘备手下大将黄忠率军与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对垒。黄忠采用谋士法正的“疲兵之计”,任凭夏侯渊率军如何挑衅,始终坚守不出,直到曹军士气疲惫,黄忠突然发动进攻,势不可当。曹军大败,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随后,曹军失去优势,只得撤退,刘备占据汉中。定军山之战奠定了蜀汉基业,开辟了三国鼎立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战。

为什么打仗要“一鼓作气”?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戏曲电影《定军山》中饰演黄忠。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军事外交》中华书局出版

本文作者:八斗国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38477876297780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鲁庄公   夏侯渊   黄忠   刘备   曹操   定军山   项燕   王翦   春秋战国   汉中   春秋时期   法正   历史   秦始皇   一战   山东   谭鑫培   京剧   中国历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