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网络整理 2019-06-18 最新信息

姓氏起源还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我们就先谈谈姚姓文化的起源吧。

源于姚姓

出自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姓解》记载:”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 “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 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武王时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为胡公“。《尚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 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

得姓始祖

虞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历来被列入“五帝”之中,奉为

华夏至圣。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东夷之人,生于诸冯(今属山东诸城)。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 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渔猎于雷泽(今属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

姚姓为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自古以来名人辈出。今日为您介绍姚思廉与姚铉。

姚思廉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姚思廉,字简之,字思廉。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征同修梁陈二史。贞观十年(636年),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失传。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李渊、李世民父子由此便赏识和重用姚思廉。李渊称帝后,即授思廉为秦王文学。秦王李世民开文学府,招揽一些有文武韬略、兼通文史的博学之士,如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褚亮、陆德明、孔颖达、许敬宗等十八人,受到延聘亲重,姚思廉就是“十八学士”之一。

姚思廉对于政事“直言无隐”,督促太宗勤于国事。太宗因思廉是秦府旧人,许可他随时就政事的得失直接秘密上奏,思廉也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充分发表自己对政事的见解,“展尽无所讳”。有一年夏天,唐太宗准备往九成宫避暑,思廉劝谏说:“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辞恳切尖锐。唐太宗只好下谕解释说:“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为奖赏姚思廉的直谏,赐帛五十匹。姚思廉去世后,唐太宗深为哀悼,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号“康”,特准许葬于昭陵。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宗祠对联

书法魏晋;史撰梁陈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画家姚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史、江西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人。擅长画山水,取法于吴镇、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苍润;也写竹、石;工行草书,取法魏晋;又能诗,有《榖庵集》。下联典指唐初时期的史学家姚思廉,字简之,本为吴兴人,后迁关中为万年人。父亲姚察,在南朝陈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从小跟从父亲学汉史,得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官至散骑常侍。根据家传文稿,兼采其他书籍,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

爵封梁国;文重桐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姚崇,本名元崇,改名元之,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陕州硖石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唐睿宗时期,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年又任宰相,封梁国公,曾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当时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习,推行焚埋法,减轻了灾情。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散文家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又称惜抱先生,安徽省桐城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40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有《惜抱轩全集》。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字辈排行

湖南益阳姚氏字辈:“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

湖南平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四川恩溪姚氏字辈:辈序:“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序:“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四川南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廷思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广西市里姚氏字辈:“存仲祖广万伯兴再天文世代昌荣远佑启振乾坤”。

安徽合肥姚氏字辈:“励德从大本”。

江苏盱眙姚氏字辈:“瑞玉兰生辉”。

姚氏雍睦堂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暎朝霞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著教育纯全”。

姚氏一支字辈:“(培)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姚氏一支字辈: “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傅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姚氏一支字辈:永常久福秀 锡成益洪隆 忠贤全德信 瑞肇振玉明

四川资阳姚氏字辈:史翰文章重 卿士若永良 臣忠常贞靖 宣藩德惠长

山东临沂费县姚氏一支辈:汝舜禹扬启章吉玉连锡;应文景德尊宗道学孔思;仁义礼智信正大光明仕;性情自爱国一家庆传之。

图 | 网络

文 | 谭论古今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本文作者:谭论古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45254610875239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姚思廉   历史   舜帝   隋朝   唐太宗   北宋   山东   田丰   文化   颛顼   尧典   四岳   唐朝   孔颖达   胡则   十八学士   菏泽   陆德明   南宋   司马迁   李渊   浚县   于志宁   班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