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朱棣怎么死的)

网络整理 2022-05-04 最新信息

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中国历朝历代向来以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作为鉴定帝王或是臣属是否合格的标准,青史留名如汉武帝、唐太宗、卫青、霍去病等人物,无疑不是在扩张陆地领土上拥有杰出成就的存在。

但是相应的,对于海洋的态度,在我们的文化里就显得不太明确,尤其是几乎没有出现过如西方文明中达伽马、麦哲伦亦或者是哥伦布这种比较亮眼的航海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遗憾。幸好,我们还有郑和。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波澜不兴的青少年时代

实际上,郑和并不姓郑,他本名叫做马三宝,是云南人。根据后来的最可靠的考证,当年元帝国南下进攻占据云南的大理国之时,军中的士兵有不少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后来元帝国降服了大理,这些士兵就在大理当地繁衍生息。并且渐渐的形成了规模,而马三宝就出自这样一个家庭。

在郑和11或12岁的时候,朱元璋击败元帝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征程。当进攻到云南的时候,因为战火波及,马三宝的父亲马哈只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更加悲惨的是,因为明军有掠夺战败方儿童进行阉割成为太监的习惯,年幼的郑和也因此被掳劫,后来被送入南京的明皇宫服侍皇帝,再后来又被调给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近臣。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如果没有后来的遭遇,郑和的人生可能也就这么停滞下去,慢慢地走向衰老,当然以郑和的聪明才智也应该会在朱棣手下有不错的作为。一切的转机发生在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朱允炆把精力投入到削藩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燕王朱棣,不想坐以待毙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在整个靖难的过程中,马三宝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根据《明史》记载,其“数有战功”,而后来改名为郑和,据说也是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的郑村坝之战中立下战功被朱棣赐姓所致。

航海家的诞生

公元1403年,朱棣靖难成功,正式占领了南京夺取皇位,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十全十美,朱棣面临着另一个大问题,这就是建文帝的下落。

一个流落在外的前任皇帝,对于朱棣这种得位不正的篡位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危险,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病,另外一方面,坐稳了大明皇位的朱棣,也急需要当时国际上藩属国的认可,有了这些国家的承认,他的帝位正统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宣传,龙椅也就坐得更加稳。于是出于两种目的的结合,前往“西洋”,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东南亚一代就成了朱棣一个既定的政治举措。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当然了,目标制定的好,也要有人去做才行,否则就成了空话。朱棣开始在身边物色能够实行自己计划的人选。依靠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员首先被排除在外,对于传统儒家经典的学习,让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学识,然而在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上有所欠缺;而平民百姓因为朱元璋颁布禁海令的关系,对于海洋事务的了解又极尽贫瘠匮乏。

这个时候,郑和进入了朱棣的视线,一方面拥有在靖难之役中得以验证的军事和政治能力,另外一方面曾经出使过暹罗(泰国)和日本,在外交上也有一定的经验,加上身为朱棣的亲信,最终郑和成为了大船队的最高指挥官,而他的传奇经历也从此开始。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六下西洋,成就传奇

自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船队第一次开始了出航。

船队规模庞大,大致有船舶200余艘,总人数近3万人,在这其中的大型宝船有60多艘,结构紧实规模庞大,能够容纳千人左右。结果在行驶到麻喏八歇国(今印尼爪哇),因为岛上两支势力的争端,误杀了郑和派遣上岛的使者。

郑和本可以一举歼灭岛上的两支势力,却意外的保持了隐忍克制,在两国分别派遣使者表示道歉后,予以谅解,然而如果就这件事以为郑和是一个和气生财的慈祥大叔,那就真的大错特错。因为不久之后,有一个人的挑衅,让所有人见识到了郑和的杀伐之气。

陈祖义,元末明初的广东潮州人,因为家境贫寒导致自身孤苦无依,于是选择逃到海上成为海盗谋生。然而有的人就是在某些方面特别具有天赋,陈祖义在成为海盗之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船越抢越多,财越抢越厚,后来干脆直接投奔了东南亚的小国渤淋邦国的国王当了大将,在国王死后直接自封为王,当起了土皇帝。所有从他领土内走动的船队和商人都免不了扒一层皮,而这次他把目光盯上了郑和。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陈祖义在郑和返程的时候鼓动手下人不要怕,要面对强大的敌人,“加油奥利给”,想直接把郑和给灭了。谁知道郑和早就有所准备,同时有个叫施进卿提前通知了郑和,结果陈祖义的偷袭被打成了反包围作战,陈祖义被团灭,连人都被郑和生擒,后来送到北京被斩首示众,这一放一抓,恩威并施让所有人都服从了郑和的领导,也反映出了郑和的能力。

而在之后的五次远航中,郑和的船队遍布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各个邦国,甚至最远抵达了东非,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汉文化的普及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过程中以仁德和教化而非征服杀戮为主的理念,更好的促进了汉文化在当地的融合和传播,至今在东南亚地区的民俗中,还能看到那个时代的许多风貌孑遗,这不能不说是郑和下西洋的一大贡献。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最后的远行,再无郑和

明成祖死后,郑和的航海事业被搁置了,他自己带着下西洋的军队成为了南京守备,负责镇守南京。

在只有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死后,继位的明宣宗朱瞻基重新制定了航海计划,明宣宗对自己的祖父明成祖极其崇拜,而在他登上帝位后,也想效法明成祖来依靠西洋船队向东南亚的诸小国传播威势,宣扬荣光。

这个时候朱瞻基想起了郑和,这个拥有资深经验和杰出能力的航海家被重新启用,郑和开启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远航,在这次远航中,郑和一直到达了非洲南端的莫桑比克,创造了航海的一大成就。

在回程的过程中,郑和病逝在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走完了自己的光辉的一生。剩下的船队由副手王景弘带领回到明帝国,王景弘之后还有过继承郑和遗志的第八次下西洋,然而却鲜为人知,明帝国不可遏制的进入了全面的封闭期。

朱棣死后,奉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今天的我们了解郑和,也许是出于广泛的宣传和赞美,但是对于几百年前的郑和自身来说,这场大航海毫无疑问是充满了冒险精神的壮举。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陆地的农耕民族,向来以保守内敛著称,唯有下西洋的郑和,为文明的延伸撕裂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尽管最后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却还是让历史上留下了这样一个值得称赞和牢记的名字。

Tags:郑和   明成祖   马三宝   元朝   陈祖义   朱元璋   建文帝   我在宫里做厨师   航海   明仁宗   印度洋   明史   唐太宗   南京   云南   广东   慈祥   汉武帝   瓦斯科·达伽马   日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