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林则徐日记》中的新郑轩辕故里(轩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网络整理 2022-05-25 最新信息

《林则徐集——日记》于1962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出版说明”里,编者——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研究室写道:“本书所收林则徐日记,最早的是嘉庆十七年,最晚的是道光二十五年。……道光三年至十二年,他曾担任苏、陕、鄂、豫等臬司、潘司和东河总督等职务,这一时期的日记,搜集到的极少。道光十四年至十八年,他历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在水利和民政方面均有建树;这五年中,有三年的日记(道光十四、十五和十八年)是完整的,道光十七年的日记也只缺正月初八日至月底的几天。”

《林则徐日记》中的新郑轩辕故里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1785年生,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当地的教书先生。林则徐四岁时,父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他已经熟练文体,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

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中举。嘉庆十六年(1811 年),26 岁的林则徐赴京考中进士,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1850年,林则徐病逝。

该本《林则徐集——日记》的230页,有这样的一段文字:“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戊辰,晴。卯刻行,十里十里铺,又八里十八里河,有裴晋公墓。又十七里迎经店,又五里袁家铺,郑州、新郑交界。又十里郭店驿,署新郑令李丞(嘉礼)来迎,并具馔。饭罢又行,二十里念里铺,又二十里新郑县,有轩辕故里及欧阳文忠公墓碑。由北关外转至东关内行馆宿,郑州施牧送至此,黎同知(淦)亦从汴省来见。”

《林则徐日记》中的新郑轩辕故里

轩辕黄帝被尊奉为“中华始祖”,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史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西晋史学家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 《大明一统志·古迹》:“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 南宋罗泌的《路史》说:“天和莫至悔吝,屡庚生杀失寒暑之宜,动静戾刚柔之节,而贪欺终无所用,无乃已浮乎。黄帝乃终身弗违,而天下治其为教也至矣。”

《左传》记载:春秋时郑相子产“兴国君登山拜祖”。具茨山主峰风后顶上至今存有中国最古老的轩辕庙,全石结构,历代《新郑县志》皆有所载。汉代,在新郑县城北关黄帝出生地轩辕丘前,建轩辕故里祠,屡毁屡建,历代香火不断。《宋书礼志二》引用《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明隆庆四年(1570),修葺轩辕故里祠前轩辕桥,以供祭祀方便,至今犹存。清顺治十六年(1659)《新郑县志》:“轩辕丘,在县境,黄帝生于斯。”又载:“具茨山上有轩辕庙,南崖轩辕宫,祀黄帝、岐伯、雷公;山下有黄帝祠。”清乾隆二十九年( 1764)轩辕故里祠《重修大殿记》碑刻:“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

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黄帝故里祠庭院内,树“林则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等。

(作者:安韶军)

Tags:林则徐   新郑   黄帝   道光   嘉庆帝   这就是河南   史记   汉朝   南宋   皇甫谧   西晋   中华书局   我在宫里做厨师   河南   春秋战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