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周培公康熙王朝)

网络整理 2022-05-25 最新信息

文/炒米视角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从看到蜡烛没有捻,就确定太监要作乱。反应了周培公的对局势的预见性;对事情变化的敏锐性;处理复杂事情的条理性;决断事情的果断性。也见证了周培公的不世出之才。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康熙遇到了自“擒鳌拜,乾纲独断”之后最大一次挫折。

康熙自从扳倒了鳌拜后,可谓意气风发,乾纲独断。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人生的第一个巨大到足以令其崩溃的挫折也悄无声息汇聚一起悄悄袭来。

康熙决定撤藩,朝廷一片哗然,与朝臣、吴三桂互相试探,几个回合以后,朝廷内也几乎没了反对的声音了;而吴三桂开始问康熙要土地、耕具、种子,一副完全服从朝廷决定积极撤藩的样子。成功竟然如此容易,康熙也因此有点漂了。在太监黄敬的带领下,私自出宫,还把歌女紫云养了外宅。真是事业爱情双丰收阿。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但是现实立刻打脸,而且相当沉痛。吴三桂杀了朱国治反了。这种毁灭级的“失误”使得康熙产生了心魔,康熙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一度想退位。孝庄无奈之下,只能出面站台稳定朝局。然而真正的政事却只能交给索额图、明珠和周培公三人来处理。

然而一个巨大的阴谋即将被揭开,阴谋一旦得逞,便再无大清。

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联合朱三太子杨启隆要外宫中行刺康熙,引起朝局大乱,以配合三藩在云南起兵。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而朝廷一旦混乱,便立刻是天下大乱的格局,南边有三藩号召恢复汉室;北边有察哈尔等蒙古诸王公的蠢蠢欲动;西边有陕甘总督王辅臣的虎视眈眈;东边有台湾明郑势力的不断袭扰。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而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刻,一个小小的意外,让周培公敏锐地发现了“宫中爆乱”发生的准确节点,和需要防范的主要对象。

“哎,这蜡烛怎么都没捻啊?

胡太医,注意太监作乱”

其实并不像电视剧里穿帮的棉线芯洋蜡,在清朝蜡烛没有捻是很正常的,因为那个时候用的蜡烛,可以参考现在寺庙里用的蜡烛,他的捻不是棉线做的,而是实心芦苇杆做的,时间长了中间的芦苇芯容易蛀掉,而点不燃。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而且用的蜡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无烟蜡,烧出来黑烟比较多,所以要有人专门伺候着剪烛花,这是下人干的活,外宫中自然就是太监干的活。所以宫里晚上一般都不会去商议军政要务,因为这个场合避免不了太监的参与。

而周培公等人已经在此办公好几天了,太监们也在这伺候好几个晚上了,对宫内的情况和形势也了如指掌了。此刻康熙已崩溃,正是可以趁乱行动之时。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正是这没捻的蜡烛给了周培公发现问题的机会。蜡烛没有捻,天黑就看不清脸,太监正好可以趁黑动手。而此刻桌上蜡烛就要燃尽,太监拿来的却都是没捻的蜡烛,这说明太监们即将动手作乱。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宫里的太监大都是前明留下的,很多人都秘密参加了“三郎香会”。虽然此前康熙用了苦肉计让太监小毛子卧底“三郎香会”,已经掌握了情况。但是康熙此刻一连串的打击,康熙现在的主要精力还在对付难以敌对“心魔”。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而此刻宫内一应应对全权交给了周培公。周培公并没有像康熙那样提前布过局,但是就从“蜡烛没捻”就判断出了今晚要出事,从细节中发掘问题的发展程度以及转机,难怪周培公可以在种种逆境之中,抓住机遇,不断地扭转危局,挽狂澜于既倒,对大清功同再造。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这也是后来康熙敢不顾朝局反对,乾纲独断,让周培公出任“抚远大将军”,带着孝庄的三千家奴去平叛的主要原因。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见蜡烛都未捻后,为何确定是太监要作乱?

Tags:太监   康熙   鳌拜   吴三桂   康熙王朝   周培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