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洪尧叶子家庭医生有望3年后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_科技

网络整理 2017-06-07 最新信息

5月的一天,80岁的曾婆婆在家中行走时不小心跌倒,额头碰撞到地面肿了一个如鸡蛋般大小的包。曾婆婆的家人赶紧拨打了其在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家庭医生电话,医生嘱咐家人做好防止恶化的措施后,10分钟内赶到曾婆婆家。“现在回想起来还后怕,多少老人因为跌倒没得到及时治疗丧命的例子,还好我们签约了家庭医生。”曾婆婆的女儿李女士说。

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梅州市从2014年起在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焦华管理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于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这项工作。据梅州市卫计局统计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梅州市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有36.8万人签约,覆盖率达8.5%。

按照计划,梅州今年底前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并在2020年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到2020年,每位居民的通讯录上,都有望增加一位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预约上门健康检查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徐晓丹 朱双玲

转变

从“闭门羹”到主动签约

6月2日,家住鸿都花园的张婆婆迎来了她的家庭医生。在与张婆婆的保姆做了简单沟通后,两位家庭医生为婆婆量血压、换尿管。5月19日“世界家庭医生日”那天,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到小区做推广、宣传,张婆婆的女儿王女士为母亲签下了这一服务,并预约每月初和每月中旬为母亲进行定期体检。6月2日是张婆婆第一次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现在小区里大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都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几年前,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曾来家里给我们介绍服务内容,但我们都害怕他们怀有不好的目的,做药物推销什么的,就拒绝了。”王女士说。

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心存芥蒂的并非个别。李依清是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一员,回忆起2014年,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在全市率先进行此项工作时,她用“非常难”来形容。“当时我们没少吃‘闭门羹’,被居民骂我们是传销,说我们是来推销药品的情况很多。”

为了让居民更易接受这一新兴概念,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许多尝试,如逐家逐户拜访、解释,在社区摆摊做义诊进行推广,居民到服务中心看病时,对居民进行引导等。通过几年的努力,小区居民逐渐开始接受这一服务,许多居民在邻居的介绍下,主动到服务中心咨询、签约。

与省内其他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城市不同,在梅州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目前无需缴纳签约费用,只需缴纳治病、用药的费用。已签约的0—6岁儿童、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可免费体检一次,体检项目至少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此外,签约机构也将免费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签约家庭进行一次家庭健康评估,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

去年,梅州市正式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新兴事物,群众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据梅州市卫计局统计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梅州市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有36.8万人签约,覆盖率达8.5%,这与今年底前,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

今年始,通过总结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焦华管理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试点工作,梅州市各地区的卫计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为群众所接受。

蕉岭县探索“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将村医也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有效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保障高质量医疗服务。平远县各级医院则贴心地为签约群众制作发放家庭医生服务卡,公开服务团队成员的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及时联系。

一系列的措施逐渐消除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心理芥蒂,家庭医生“朋友”的概念和“贴心人”服务模式逐渐深入人心。

提升

全科医生不仅看病还做心理疏导

“我儿子每天工作很忙,都不会关心我有没有按时吃药,她比我儿子还亲。”今年90岁高龄的平远石正镇中东村村民王大爷因腿脚不便,平时去村卫生站量血压、测血糖比较麻烦。自去年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后,家庭医生每个季度都会来他家,为他检查血色素、血糖等,还会不定期给他打电话,了解身体情况。

王大爷心目中比儿子还亲的“她”是石正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生,作为全科护士,她要掌握全面的护理技能,每天上午为患者进行血压血糖检查并转交医生处理,下午往往要打十多个电话,随访签约家庭的居民,给出用药建议,提供转诊病例,晚上还要做好辖区内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档案管理。

“身兼数职”是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特点。李依清经过多次培训,获得全科医生资格,现在是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一员。“全科医生掌握的医疗卫生知识需要更全面,特别是在公共卫生方面。”李依清说。

每天都有许多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或电话或到服务中心问诊,李依清都耐心回答。和很多普通门诊迫于就诊患者数量大而“速战速决”相比,家庭医生与签约群众可以更为充分地沟通。“很多时候不仅仅是身体的疾病,心理疏导也很重要。”李依清说,许多签约的家庭常年受到家庭成员疾病困扰,心理健康十分值得关注。每次服务,她会留意病人及家属的情绪状况,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心理疏导,“与签约的居民聊天,做些简单的心理疏导,也是家庭医生一项重要的工作。”

全科医生的培养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关键。2016年,梅州市启动了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培训工作计划,选派综合能力强的医生和护士参加省级的师资培训,成为市级师资,并以“滚雪球”的培训方式,培训了50多名医务人员成为县级师资。

从2016年9月开始,梅州又利用县级师资对全市所有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培训,实现了家庭医生式签约工作培训全覆盖。

“不管是为了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还是取得居民的信任,全科医生的培训都十分重要。”梅州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还有多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定向培养、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

在每个人都是“多面手”的基础上,家庭医生也十分注重团队合作。梅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的是“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市111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专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临床营养师等协同合作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团队有相应的管辖范围。开展建档、转诊、康复指导等工作,为居民提供主动、上门、连续服务的健康管理模式。

“此外,我们在考虑通过吸纳有资质、有意愿的社会私人诊所医生参与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缓解全科医生人才的供需矛盾。”上述梅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突破

用互联网为家庭医生搭平台

根据相关政策,家庭医生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发挥的是维护居民健康和实现有序医疗的“守门人”角色。

家庭医生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家庭。由于目前全科医护人员等医疗资源有限,急需医疗资源的“重点人群”成为当前阶段家庭医生的主要签约和服务对象。重点人群包括0—6岁儿童、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重点人群可享受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目前,全市重点人群签约24.2万人,覆盖率为16.4%。

去年,梅州成为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城市,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是医疗联合体最基础的工程。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签约家庭进行一次家庭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健康指导计划,实施动态管理。同时,通过签约机构作为中间部门,签约居民可享受优先转诊等服务。这些将为居民个体健康管理,促进和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打下基础。

“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畅通了医疗机构与居民联络渠道,建立了稳定的、令人信赖的服务关系,让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贴心、连续、综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分级诊疗打下基础,缓解梅州‘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梅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梅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与今年底覆盖率达到30%及2020年实现全市覆盖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要达到目标,就要在提高群众对服务的认知程度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要提高群众的认知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是较为有力的方式。梅州市卫计部门正在考虑逐步推广网上登记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服务的自助签约,并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建立如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多渠道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考虑搭建签约机构和签约家庭沟通的平台,可通过平台预约上门服务,也可实现家庭医生和居民一对一问诊,还可在平台上获得家庭医生给予的健康建议。”

此外,也有家庭医生建议,梅州可结合实际,通过提高报销比例、连续计算起付线等医保优惠措施,引导居民主动签约。

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庭医生建议,围绕“两个允许”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基层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充分发挥绩效分配制度的正向引导作用,是较好的方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个持续的过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做好前期宣传推广工作,让群众对这项服务更了解,今年各县情况逐渐好转,签约人数将会有较大提升。”梅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知多D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通过签约的方式,促使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临床)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特需服务式的“私人医生”,而是与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团队至少包括有资质的一名或多名执业全科医生、一名或多名执业护士等,一般是通过保健咨询和预约诊疗实现“一对一”的医患服务,并进行健康管理。对于有需求的、行动不便的人,才提供上门服务。

问:家庭医生能看什么病?

答:家庭医生向签约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个性化服务和预约诊疗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

1.基本医疗服务:①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②社区现场应急救护。③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④康复医疗服务。⑤中医药服务。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①免费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签约家庭进行一次家庭健康评估。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特别是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的主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②为0~6岁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③为孕产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④每年免费为家庭中的重点人群体检一次,包括0~6岁儿童、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检项目至少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⑤对重度精神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每年不少于4次的随访服务。

3.其他:提供政策工作时间内免费电话咨询,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指导。定期通过门诊、电话、上门等方式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管理,为其制定健康生活措施和疾病治疗方案。对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的病例,提供转往上级医院等其他适宜机构的路径或建议。

问:居民如何签约?

答:城市居民可以向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咨询,农村居民可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咨询,经了解后再选择喜欢的家庭医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允许居民跨区域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团队。

广东省已有珠海、江门、阳江、中山、佛山等地市出台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出台了签约服务费的收付费标准,一般为120元/人/年,广州、东莞、惠州、茂名等市正准备出台以服务包为基础的年签约服务费收付费标准。

梅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不收取任何签约费用,问诊的医药费则需收取。据梅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州市正在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及收取方式。

■记者观察

梦想照进现实

还需政策激励

梅州市自2014年开始在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焦华管理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遇到许多困难。

为什么从中央到省、市都这么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前期效果却不明显呢?这首先存在一个理念问题。家庭医生的作用,除了一些基本的早期诊治,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平时的健康维护,当前许多人还保留着“没病不看医生,有病看好医生”的就医习惯。家庭医生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许多人生病第一时间也不会找家庭医生,而是跑到医院就诊。此外,许多地区家庭医生数量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也在制约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理想如何照进现实?

从较早开展家庭医生工作且工作较为完善的英国,或许能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在英国,每名全科医生最多可以与2000人签约成为家庭医生。每签约1人,国家每年付费84镑。这笔收入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2/3;而管理机构会针对家庭医生管理病人的人数和质量再支付另外1/3的收入。在此制度下,如果医生不尽责,一方面签约的人员会减少,签约费就会减少,同时相应的考核收入也会下降。家庭医生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在治疗流程上,英国要求民众患病时,除非是急诊,否则必须先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处就诊,只有病情严重,确有必要转诊时,患者才可以到医院就诊。

结合家庭医生服务比较成熟的地区的做法,推广家庭医生,需要完善的激励措施。如补上人才缺口,一方面要扩大增量,在医学院校广泛开设全科医生专业。另一方面还需提高全科医生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人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同时,需要加大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

补了人才的缺口,还需加大力度吸引居民参与。除了拓宽家庭医生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外,还要从提供优先转诊、家庭护理、健康管理差异化服务措施,及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优惠措施等来吸引居民主动签约。

Tags:家庭医生   签约   服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