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小鬼地球捍卫战66年,为了战友的临终托付|庄建华|父亲|纪念章

网络整理 2017-06-20 最新信息

和战友的合影(左二魏日新、左三庄优侨)。

看到老战友的照片老人泣不成声。

老人一身戎装。

保存了66年的纪念章。

魏巨万将父亲纪念章的照片存在手机里反复查看。

魏巨万将父亲的剃刀赠予庄优侨老人以作纪念。

大洋网讯 央视《等着我》特别节目希望之门打开的那一刻,87岁老兵庄优侨见到了苦苦寻找了66年的魏日新的后人。他将战友临终前托付的纪念章,郑重地交到魏巨万手里。庄优侨老人激动得全身颤抖、泪流满面。这一刻,他等了太久太久。

一枚纪念章,是战友生死情的见证;一趟66年的苦寻,对他来说更是一份生死承诺……近日,广州日报记者分赴两地,还原这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与守护。

团聚

战友“回家”:

66年后终于实现他的遗愿

庄优侨很多年没这么哭过了。在《等着我》节目现场,这位87岁的老人一出场便泪如雨下。当看到战友的后人魏巨万出现在他面前时,庄优侨更加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如泉涌。

轮椅上的庄优侨用颤抖的双手,把一枚纪念章交到了魏巨万手里,兑现了66年前他在战友临终前许下的生死承诺。那一刻,无数人为之动容。

“一直以来我家里都有两枚纪念章,父亲从朝鲜战场归来后走到哪带到哪,看得比命还重要。”庄优侨的二儿子庄建华说,“其中一枚是魏伯伯的,纪念章回家了,魏伯伯也就回了家”。

庄建华口中的“魏伯伯”,名叫魏日新。他是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孔目村大夫第人,出生于1928年,1949年参加了粤赣湘边支队,1951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国捐躯。

庄建华听父亲说,1949年他在老家广东五华参军,魏日新是他同一个连队的战友,也是五华老乡。当年他们同在粤赣湘边支队,1951年加入志愿军同赴朝鲜作战。庄建华说,魏日新入伍比父亲早,待父亲如亲兄弟,教会父亲打枪、识字。1951年11月,在攻占高望山战役中,一枚炮弹落在父亲身边,魏日新想都没想就扑到庄优侨身上为他挡住。魏日新失去了一条腿,身上又多处中弹。

大部队回撤时,魏日新要庄优侨先走,但庄优侨无法丢下这个救了自己命的战友,他呼喊他的名字,背着他撤退。背不动了,他便把衣服撕成布条拖着他在雪地一步步艰难回撤……但最终魏日新还是因伤势过重,在庄优侨怀中去世。临终前,他用最后一丝力气从胸口扯下自己的纪念章,嘱托庄优侨,“我不能回家了,你把它带给我的家人,告诉他们我的事,他们见到它,等于见到了我回家”。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庄优侨从本溪辗转到旅顺,复员后又辗转到广东、海南。66年来,庄优侨始终将纪念章带在身边,努力寻找魏日新的家人。然而,由于当年交通、通信都十分落后,加上后来年代久远,这个心愿迟迟未能实现。直到今年初,在央视《等着我》栏目的帮助下, 他终于找到了魏日新的儿子魏巨万,把这枚纪念章亲手交到他的手里,圆了战友“回家”的梦。

父子“团聚”:

“爸,我把您带回来了!”

魏日新参军离家前没有成家。魏巨万是魏日新大哥的儿子,由他爷爷做主过继给魏日新为子。与父亲未曾谋面的他,被父亲与战友这段战场上的生死情深深震撼。在后台听了庄优侨老人66年来的坚持,亲眼看见轮椅上老人的泣不成声,魏巨万说,上台后他也被感染了。

回到梅州家中,魏巨万回想起与庄优侨老人见面的一幕仍激动不已。“以前没见过父亲,只知道他是在战场上牺牲的”,魏巨万说,直到听了庄优侨老人的儿子介绍后,才知道父亲是怎样牺牲的。那一刻,父亲的形象在他心里无比高大,这也是他第一次认识到如此有血有肉的父亲。

从庄优侨老人手中接过父亲的纪念章,魏巨万反复端详。“爸,我把您带回来了!”回到家后,魏巨万看着手中的纪念章喃喃自语,眼眶泛红。他告诉记者,见到纪念章,就如同见到了父亲。

“父亲临死都想着把纪念章带给我们,说明他如此看重这枚勋章。”魏巨万说,以前他对父亲的思念更多是藏在心里,如今听了父亲和战友的故事,再看到这枚纪念章,勾起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我要好好珍藏,珍惜老一辈革命人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盛世太平。”

怀念

父亲的剃刀珍藏至今

62岁的魏巨万拎着一个沉甸甸的袋子,里面放有一本厚厚的《魏氏家谱》和几张父亲的老照片。他翻开家谱说,“日钦是我爸的乳名,日新才是正名。”魏巨万指着家谱中的一行字,上面写着:“日钦字日新(抗美援朝阵亡)”。

说起父亲,魏巨万倍感自豪。“我们是孔目村大夫第人,祖上就出了4位秀才,堪称书香门第。”魏巨万听老一辈的人讲,父亲小时候,除了帮家里做家务外,一有空就到爷爷的私塾里听课,耳濡目染,父亲也识文尚武。

他还听说,父亲以前总是乐于助人。“他买了一把剃刀,经常帮村里的小孩子免费剃头”,魏巨万说,参军后,父亲还一直把剃刀带在身边,一有空就帮战友理发。

魏日新牺牲后,战友将这把剃刀连同衣服被子一起寄回了魏家。魏巨万一直将父亲的剃刀珍藏至今,并将其作为“回礼”,送给了庄优侨留作纪念,以感谢这位87岁老兵对父亲纪念章的守护。

探访

全家接力66年实现心愿

在老人二儿子庄建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老人位于中山翠亨的家。据庄建华介绍,1953年,庄优侨战后跟随部队回国,从本溪辗转到旅顺,得益于魏日新教知习字,他被派到军校学习。后来,他获得了继续留在部队提干的机会,但他不愿意。因为他有两个心愿未了,一是要找到自己的亲人;二是帮战友魏日新找到亲人。

原来,庄优侨一开始并不在五华,而是出生在广东揭西。由于家庭贫困,他母亲去世时无钱安葬,家人便把他以三斗米卖给五华县一个廖姓人家为子,改名廖桂凯。在部队里,庄优侨一直都叫廖桂凯。1957年,部队批准他复员,分配他到广东海丰一家工厂上班。庄优侨复员后通过养父得知,自己老家在揭西县,找到亲人后他才改回现在的名字,并一直努力寻找魏日新的亲人。因为当时交通、通信条件都很落后又没有档案,他不知道魏日新在哪个镇哪个村。

上世纪60年代,庄优侨带着家人调往海南工作,但始终惦记着战友的嘱托。他把寻找任务交代给在五华工作的内兄,“但依旧杳无音信”。1976年,大儿子庄建中被派到辽宁本溪钢铁厂学习,庄优侨期望儿子从部队里找到线索,但依旧无果。此后,庄优侨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参加工作的大女儿。他的大女儿通过电话、信函、走访,联系父亲的部队所在军分区,但一直无法获得有效线索。

直到去年,看到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庄建华迫切希望在父亲有生之年帮其实现心愿,有人提醒他求助《等着我》栏目。于是,庄建华当即让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从网上报了名,没想到10天后央视就同意征用此线索。

身患重病仍坚持亲手交还纪念章

报名一个月后,栏目组告知他们人已找到,但相关信息要进一步核实。此后,庄优侨每天都让家人帮他搬凳子,坐在果园通往村外的一条路口,盼望着栏目组的消息。可惜到了去年12月,庄优侨的病情加重基本不能说话,不能行走。他经常对着装有这枚纪念章的小木盒发呆流泪。

春节后,庄优侨终于盼到了通知他到北京的消息。一开始,考虑到身体原因,家人不想让他去,但他坚持要亲手把纪念章交给对方。

庄建华说,他们在海南时,一次发洪水家里被淹了。大家都安全撤离了,但父亲想起装纪念章的盒子还没带出来,于是跑回去,途中脚还被玻璃碴割了一道很深的口子。水已齐腰了,受了伤的父亲游不出来了,最后是几名武警驾着冲锋舟把他救出来,直到被送进医院,还紧紧抱着盒子。

改变

圆梦当晚

失语老人竟开口说话

就这样,在志愿者的牵线搭桥下,两个老兵之家在66年后终于再次有了交集。而神奇的是,87岁老兵庄优侨在圆了这段寻亲梦的当晚,本已因病失语数月的他竟然激动得张口说话了。

在中山翠亨的果园里见到记者,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努力尝试站起来,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咿呀咿呀”说着话,但外人基本听不清说什么。庄建华从屋里拿出了父亲与战友魏日新的合照,这时庄优侨缓慢地侧过身,看着照片又一次泣不成声。庄建华拭去爸爸的眼泪,并给父亲点了一支烟,老人用手颤颤巍巍地夹着吸了一口,又慢慢地把烟放下。

庄建华说,电视节目是今年2月28日在北京录制的,大家从电视中看到的父亲,自始至终除了点头、流泪,每开口说一个字都十分艰难,“虽然见到魏巨万,父亲激动得全身颤抖,但仍无法用语言表达。父亲2015年患上脑梗,去年底病情加重,12月起不能说话,记忆力也非常差”。

“但奇怪的是,录完节目当晚我们回到酒店,父亲一开心竟然开口说话了,而且记忆特别好,一些过去从没提及的战友,他都记起来了。”庄建华介绍,“当我拿出他的老照片,他一下子开口了,指着照片介绍这个,回忆那个,父亲说‘终于找到了,此生再无遗憾’……”庄建华说,父亲这种状态回来后维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又每况愈下。

“现在总算帮父亲完成了心愿,也圆了魏伯伯回家的梦。”庄建华如释重负地说。

父亲是一张《烈士证》

对于这位未曾谋面的“父亲”,魏巨万此前并没有直接刻的印象。他对父亲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小时候墙上挂着的《烈士证》及每年春节县领导送来的糕点和橘子。

如今,《烈士证》已遗失多年,他一直在申请补办,但得到的答复却是“目前没有文件同意补办烈士证”。但他从未放弃,直到今年仍在为此事奔走。

文、图/广报记者陈家源、陈治家

Tags:庄建华   父亲   纪念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