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陈毅曾两次回家乡 拒绝奇观宁暂辍帮幺叔解决城镇户口|陈毅|周恩来|部队

网络整理 2017-08-13 最新信息

1927年8月1日凌晨,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人联合国民党左派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陈毅、叶剑英等元帅,与南昌起义紧密相连。在这次起义中,四川乐至县人陈毅元帅在南昌起义爆发后的6天后在抚州赶上起义军,任团指导员,随军南下。

位于陈毅故里的陈毅元帅像

“只要拿起武装我就干”

1927年5月,陈毅受党派遣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以政治部准尉文书身份做掩护,担任学校的中共党委大大。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领导武装起义,陈毅这时还不知道起义已经爆发。几天后,他随教导团东征。在九江,教导团被张发奎派部队包围,说要“清理”共产党人。陈毅这才得知共产党在南昌举行了起义。他毅然决然脱离教导团,投入他多时来热切向往的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于是他披星戴月赶向南昌。

沿途绝少行人,常有反动团练和地痞流氓拦路盘查。途中遇到几个从蔡廷锴部队逃出来的军官,他们说蔡廷锴师本来参加了起义,但在南撤途中脱离了起义军,现在也在“礼送”共产党员,陈毅则表示了势必追上起义军的决心。终于,他和肖劲在抚州城里见到了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的起义军,找到了周恩来和刘伯承。

陈毅与周恩来以前就十分熟悉,二人相见,陈毅还没来得及开口,周恩来便惊奇地问:“你在武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陈毅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说:“我是赶来参加起义的。结果还没到南昌,就听说你们已南下了,我就急忙赶来了。还好,总算追上了。周主任,你打算用什么来招待我啊?”

周恩来无奈地说:“老同学,太遗憾了,现在部队筹饷困难,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我答应你,等革命成功了,我请你吃法国大菜,现在只好请你先记上账。”

陈毅大笑说:“恩来,我跟你说着玩呢。说真的,你打算让我干什么呢?”

8月10日,周恩来与刘伯承商量后,分配陈毅任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指导员。周恩来说,“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你不要嫌小!”

陈毅真诚而喜悦地说:“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起武装我就干!”

“只要拿起武装我就干”说出了陈毅对于中国革命要靠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觉悟。这是他亲历四川保路运动的屠杀、里昂护校斗争被武装押送回国、北京惨案、万县惨案、九江被迫放下武器,并结合宏观认识所得到的宝贵结晶。

后来陈毅回忆道:“我从武汉到江西,赶上了‘八一’起义的部队,并随军南征,从此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过。”

“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

广东省梅州市大浦县三河镇三河坝地址

1927年9月,陈毅随南昌起义军进抵广东,参加三河坝战役。10月2日起,钱大钧部队以优势兵力3个师10个团多次渡河攻击,伤亡达1000余人。起义军顽强抗击,歼灭渡河之敌,但自己也有数百人伤亡。10月4日,敌军再次多路渡河登陆,但起义军兵力少,久战不利,于是撤出三河坝地区,向潮汕与大部队靠拢。10月5日,朱德率起义军余部到达广东省饶平县茂芝,先后遇见潮汕撤出的部分人员,才知道潮汕失守,起义的领导人已分头撤离。

此时,2万多人的起义部队现在只剩下朱德身边这2000余人,如果这支部队的领导人不再坚持领导岗位,部队必将全部溃散。

当时,朱德决心继续斗争,陈毅坚决拥护。

10月7日,朱德、陈毅率部队向闽粤赣边界地区转移。

部队从饶平茂芝西进中,由于军心不稳,官兵悲观失望,逃跑、失散严重,人数不断减少。到达江西天心圩时,一些官兵纷纷离队,部队即将溃散瓦解。这时,朱德宣布,“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陈毅则协助朱德对起义军余部进行动员和整顿,他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

这次整顿后,虽然队伍大大缩小了,但留下来的大多是自愿革命的精华,有不怕牺牲的决心,使面临瓦解的队伍又重新振作起来,质量也明显地提高了。

部队减员到只剩800多人,可是终于得到难得的休整机会。10月下旬,部队进入江西信丰县城,陈毅主持整顿纪律。朱德在队前宣布:今后这支部队由我和陈毅领导。

授予陈毅军衔命令

10月底,部队在江西省大庾(今大余)城进行整编,考虑到和驻湘赣一带的滇军搞好统一战线关系并利于隐蔽,朱德等决定暂时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朱德(化名王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纵队指导员,并把一批党团员分配到大队(连队)工作,以加强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

11月上旬,部队来到湘粤赣交界处革命影响较深、农民运动高涨的崇义西南的上堡地区,部队进行第三次整训,重新确定了部队的任务,除了打仗还需要做群众工作,发动农民闹革命,组织群众打土豪。

经过“赣南三整”,朱德、陈毅为党和中国革命保存、培养了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并于1928年4月28日在江西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复兴的火种。

陈毅在家乡

位于四川省乐至县的陈毅故里

此外,封面新闻记者走访了陈毅的家乡四川省乐至县,他7岁前一直在这里生活、学习,并于1922年和1959年两次返回家乡。

幼时陈毅

1901年,一个婴儿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的一座青瓦院落中,其父陈昌礼希望儿子成为当世之俊才,按照宗族的字辈,为其取名陈世俊。这个孩子长大后,取《论语·泰伯章》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意,为自己取名陈毅,字仲弘。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与母亲黄培善

陈毅渐渐长大,到了该念书的年纪,父亲将他送到附近的毛崇之书馆学习。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陈毅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好书,更是爱不释手。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过中秋节,看到了一本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到一边研读起来,一边读,还一边用笔批点。

陈毅故居

他完全沉浸在书中,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只好把刚蒸好的糍粑给他端去。谁知他嘴里吃糍粑,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应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就吃。过了一会儿,亲戚见他满嘴是墨,便喊来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而诙谐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1922年返乡

1922年秋,陈毅形单影只地回到家乡乐至县,此时的陈家已经彻底败落。他的二伯冻饿而死,全家人已将家产变卖罄尽,合住在祠堂之中,仅靠租种10来亩田地维持生计。

时间很快便到了春节,乡里有了喜庆气氛,按照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在家里陈毅的文化水平是最高的,长辈便交给他来写,经过深思熟虑,他写了一幅春联贴在大门两侧。

上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下联: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横批:春待来年

春联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也充满了他对中国革命乐观前景的希冀。

陈毅将知识用之于民,落成水力轧花机

陈毅留法期间照片

陈毅留法返乡期间,得知邻里盲人郭大娘的丈夫生病,不能经营豆腐生意,连用水都没有,他着急地跑去帮忙。郭大娘夫妇十分感动,推辞道:“你一个洋学生,想到我们的苦处就很好了,怎能让你去挑水!”陈毅笑道:“邻帮邻,应该的嘛!”说罢,一口气为郭家挑了四担水,把水缸装的满满的。以后,陈毅连续几天为郭家挑水,直至郭大爷病愈。这一举动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陈毅故居里的石磨

1959年返乡

1959年11月,陈毅回到阔别36年的家乡乐至县视察。在会见幺叔陈昌信时,两人格外亲热。因为陈昌信不仅当时是陈毅在家乡的唯一长辈,还因为陈毅青少年时,他就承担着繁重的农活,对陈毅的关爱、帮助很多。

可是,当陈昌信提出要求解决城镇户口,到县城机关当个杂工时,陈毅不禁连连摇头,说:“这不好,别人会骂我的娘。你老人家要千万谅解我啊!”接着笑道:“你在公社吆鸭子,吆鸭也是好工作嘛!我倒要赠诗一首,给你做个纪念。”他一字一句诵道:“暮年当了鸭司令,为国为民表寸心。踏遍故里山和水,长竿一根系千斤。”

老人通情达理,收回了要求。

陈毅曾穿过的衣物

1959年11月,陈毅回乡去到边投产边生产的红旗丝厂视察,高度赞扬了广大干群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创业的作风,当闻听厂里要为他准备佳宴,他拒绝了;准备送他一些优质产品,他更拒绝了。他笑对陈季让等人说:“我们到基层调查,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绝不可以‘刮地皮子’(乐至方言,指索取财物)。我们常警告干部不要‘懒馋占贪变’。真到了占贪的地步,离变坏也就不远了。”

陈毅回乡特意回了一次老家。他同乡亲们一道挖红苕,倾情交谈。尽管当时家家缺吃少穿,但亲人们还是准备杀鸡杀鸭,好好招待他。陈毅却坚决不同意,说:“我这个人去哪里最怕惊扰别人。也最不喜欢油大酸宽。我回乡,是想听听大家掏心窝子的话,为党中央当好‘报耳神’,我不作‘饮食菩萨’啊!”中午时分,他回到公社吃饭,指名要了红苕米饭和几样土生土长的素菜。

陈毅回乡时,正好家乡修起了一座大石桥。人们建议取名“将军桥”或“元帅桥”,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陈毅坚定不同意,说:“我陈毅算老几啊!取名‘劳动桥’吧!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部分资料参考《陈毅传》,陈毅故里管理局宣教科邓茜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马骁潇

Tags:陈毅   周恩来   部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