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古代地图演变过程)

网络整理 2022-04-23 最新信息

2006年1月13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也许中国比哥伦布先做到》

《经济学人》是全世界最富盛名的国际性政商类杂志之一,作风一贯以保守严谨著称。

他们在这篇文章中讲到,中国最新发现了一幅明清时期的古世界地图,它证明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中国人很可能就已捷足先登到过美洲新大陆,并可能在麦哲伦之前就已率先完成了环球航行。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经济学人》杂志

这条消息出来后仿佛一颗核弹被引爆,瞬间在全球引发了巨大轰动,法新社、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予以评述

据英国有关机构后来统计,全球先后有至少两百余家媒体报道了这一爆炸性新闻,其中不少西媒惊呼西方历史难道就这样被改写了?

引发这一切的关键,毫无疑问是《经济学人》文章中谈到的那幅神秘的“古地图”

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地图?它上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巨大秘密?

第一、秘图出世

说起这幅图,就不得不先提起一个人——刘钢

2006年时的刘钢48岁,本职是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其人于1983年毕业于北大法律系,经过20多年的拼搏奋斗,在京城法律界已可算是功成名就。

从1996年起,刘钢就开始收藏古地图及古佛像。2001年他去到上海出差,有一日颇为闲暇,便去到有“上海潘家园”之称的东台路古玩市场闲逛。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上海东台路古玩市场一角


东台路古玩市场是上海最大的文物交易市场,街道两边密密麻麻地布排着一百余家古玩店,刘钢与其中一家店的老板向某相熟,便到他的店里拜访。

在店里闲逛时,刘钢偶然看到一幅古地图,虽然上面画的内容有些不可思议,但从细节上看还算是个老东西。酷爱古地图收藏的刘钢见猎心喜,当即与向老板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4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张图

回家后刘钢立刻摊开地图进行研究,然而上面的内容却令他越研究越是心惊。

这幅地图的全名叫作《天下全舆总图》,左下角有一落款,写着“乾隆癸未仲秋月,仿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臣莫易仝绘。”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张图是乾隆癸未年(1763年)一个叫莫易仝的人仿照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一幅叫作《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地图画的。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天下全舆总图》左下角落款放大图

这句话乍一看很正常,但如果结合图中的内容来看,它就显得非常的诡异了。

因为这张地图上面不但绘制了中国所在的亚洲,还绘制了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澳洲等地方,甚至在图的最下方还有南极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要知道1492年哥伦布才发现美洲新大陆,南极洲更是在1820年才被发现的,为什么在1418年的明代地图上就有了美洲甚至南极了呢

在地图上位于太平洋的位置,有一圈特别用朱砂方框框起来的注释,该段注释中的内容似乎解答了这个问题:

一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随正使太监马三宝等,往榜葛剌诸番,直抵忽鲁谟斯等国。开读赏赐,至永乐十六年回京。

此段注释中的“马三宝太监”即历史上的郑和,而“榜葛剌”“忽鲁谟斯”也是郑和下西洋时的海外地名,据现代考证,“榜葛剌”即今日印度半岛上的孟加拉地区,“忽鲁谟斯”则是今日伊朗东南、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某地。

这段注释表明,该图似乎正是郑和下西洋时所绘制的一份世界地图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刘钢收藏的《天下全舆总图》


除此之外,图上一些用朱砂标注的注释也很有意思

比如在图中北美洲靠近阿拉斯加的地方有朱砂批注“此地人种亦如契丹、蒙古,以鱼为食。”很明显这是在说爱斯基摩人。

然后在现在美国的西域地区注释着“此地土人肤色黑红,头腰皆披鸟羽。”这是在讲印第安人。

还有在澳大利亚的陆地位置上也写着“土人肤亦黑色,皆不着衣,腰坠骨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也确实是这么个模样。

我估计看到此处很多人的脑子里马上就会跳出一个想法——这幅图是伪造的

但我要告诉您,如果真能证明它是伪品那就简单了,也不至于它后来在全世界引发那么大的轰动效应。

第二、这张地图到底是不是伪造的?

事实上刘钢在仔细看完地图后,第一反应与绝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这图是伪造的,但很快他就发现情况恐怕并非这么简单。

他注意到了地图上的一个细节——虫蚀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天下全舆总图》原图,如图所示,图上布满了各种虫蚀孔洞


古代书籍或文献由于保存时间太长,上面经常会出现书虫自然啃噬的现象,而这张古地图上的虫蚀情况可以说非常明显

刘钢作为古地图收藏家,对虫蚀是否人工伪造有极深的辨别能力,若是人工伪造的虫蚀,由于作假人员无法做出那种自然侵蚀的状态,所以其做出的孔洞周边都比较平缓,而自然虫蚀则不一样,它呈现出的是一种毛边性质的状况

而这张古地图上的虫蚀孔洞呈现的是很典型的毛边状,这表明它确实存放已久,至少也在数百年以上

然后刘钢又仔细观察图上朱砂的颜色,发现朱砂印迹早已深入纸背,已是浸染到了纸张深处,这种情况同样是非数百年不能形成

地图上的种种特征,证明此图确实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它的内容为何却如此违反常识呢?

刘钢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为此他特意打电话给卖图的向老板,想要问清楚此图的真正来历。

刘钢此举在古玩行当里其实很是忌讳,所以卖图的向老板一开始并不太愿意帮忙,但由于刘钢是老板多年的熟人,在他的反复恳求下,最终向老板还是去问了一下卖家。

据卖家讲此图出于江西景德镇,是某次旧房拆迁时在墙体夹层中发现的,当时有好几幅图,而此图正是其中之一。

卖家所述情况刘钢并不知真假,但地图上非常明显的古董痕迹,令刘钢对此图的真伪再也没了怀疑。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刘钢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讲述地图发现过程


此后地图在他手上一直保存了5年之久,2006年1月,在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的劝说下,刘钢正式将此图对外公布。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本以为自己公布的是一项重大发现,谁知在地图公开后不久,接踵而来的却是各种各样的质疑声。为辨明此图真伪,他一狠心将图的一角取下寄往了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实验室进行碳14鉴定,希望以此证明该地图的真实性。

很快怀卡托大学方面就完成了对样品的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此图80%几率为清代绘制,另有9.2%的可能性为20世纪60年代所制。

怀卡托大学实验室是全球古籍鉴定的权威机构之一,在技术上无可置疑,所以这个鉴定结果事实上宣告了该图确为一份老地图。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2006年3月24日,刘钢特意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中外数十家知名媒体到场,并随之向外公布了碳14技术鉴定结果。

然而即使是他有科学客观证据在手,却仍未打消一部分人的质疑。

为什么有些专家一直不认为此图为真呢?

只因这些专家们也有自己的判断依据

第三、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

专家们质疑的点不少,为篇幅计,本文仅节选主要的几处以供大家了解。

比如有学者指出,在地图的欧洲部分有一段注释,上面标注着“此地人多奉上帝,教名曰景也”的字样。

该学者认为,“上帝”一词是晚明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到达中国翻译基督教经典时才提出的,明初郑和时期不可能出现“上帝”一名,所以此图定是伪造。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利玛窦在中国


刘钢本人对此说法并不认同,他表示“利玛窦首次翻译上帝名”一事尚无法证明,中外文献里也从来没有说“上帝”一词就是利玛窦率先翻译的,这种观点本身就只是一种学术猜测,它根本无法证明什么

然后又有学者提出,这段注释中的“景教(景教为基督教在中国的古称)”一称在唐朝之后就已消失,比如元朝时基督教就被称为“也里可温”,所以此图上出现“景教”一词极不合理。

但刘钢在查阅相关史料后,发现在宋元时期的北方地区依然存在有景教,并且后来一直存在。

还有学者认为,《天下全舆总图》这个名称就不对头,在古代地图中,要不就称“全图”,要不就称“总图”,从来没有把这两个称呼连在一块叫的说法。

接着又有学者提出,地图上朝鲜半岛标识的“高丽”二字不对,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早已把“高丽”之名改为了“朝鲜”,所以朱棣所在永乐年间的地图上不可能再用古名“高丽”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天下全舆总图》原图上的高丽字样,左侧长城处标注为山海关


对于这个质疑,刘钢再次翻阅了大量史料,然后他发现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明朝廷的《山海舆地全图》上在朝鲜半岛标识同样是“高丽”二字,该质疑自此不攻自破。

除此之外,各方学者提出的相关质疑还有不少,但综合来看,这些质疑基本上只能算是学术争议,其中还没有哪一条能一锤定音彻底推翻《天下全舆总图》的

事实上若有决定性证据认定该图为伪造,那么《经济学人》如此权威的杂志也就不可能正式公开发文了。

当然,质疑的人最想推翻的还是该地图的碳14鉴定结果,但这一条也是最不容易推翻的,因为该鉴定结果是标准的科学检测,展示出的是实打实的科学数据,不过质疑者们还是提出了一种说法来进行解释

质疑者表示,这张地图用的是有数百年历史的“老纸张”和“老墨”来伪造的,所以碳14的鉴定结果仍旧显示它是“古董”

坦率地讲,这个说法颇有强行解释之嫌,因为造假不外乎是为了牟利。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假古董:摆在地摊上喊价贩卖的“金缕玉衣”


假设说此图真的用得是“古董纸张”“古墨”,那么它肯定不止卖区区4000元这么个价格。要知道“古董空白纸张”和各种颜色的“古墨”本身就价值不菲,其中有些稀缺品的价格甚至是十倍百倍于4000元,如果造假者花费如此巨大只为伪造一幅莫名其妙的地图而不是更值钱的山水字画,那估计是吃饱了撑的。

当然,除了质疑者之外,《天下全舆总图》同样也不乏支持的学者,这些专家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认为碳14鉴定结果就已说明一切,此图为真。

除以上正反两派专家外,还有一部分学者持中间立场

他们认为,对于《天下全舆总图》现在还不能简单地下定论,在未有确切证据证明它的真伪之前,应谨慎地对待该图,不要一棒子打死,最好是秉持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立学者们的态度,或许更称得上是老成持重。

第四、还有一幅明代地图?

专家们为了《天下全舆总图》的真伪辩论不休,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不相信郑和舰队能在欧洲人之前发现美洲。

因此所有问题的根源其实是:郑和舰队究竟最远航行到了哪里?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郑和下西洋


可惜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绝大部分史料并未保存下来,有万历明人笔记说是被宪宗朝时的刘大夏焚毁,此事无论真假,总之郑和船队的详细资料直到今天也是没有的。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史学研究,如今对郑和下西洋一事还是有了些成果,至少现在已能复原出少部分当时的细节。比如基本已可确认郑和船队当时航行到了今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地区,但由于非洲方面史料奇缺,船队后面又去了什么地方至今仍无法得知

不过经历史学家考证,郑和船队这次非洲之行的中途曾分离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分舰队到其他地方探索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郑和宝船模型,历史上此船实际尺寸大约为辽宁号航母的三分之二左右

郑和所在的主船队在出航之后2年就回到了大明,而这支分舰队则用了足足4年才返回中国,这多出来的2年他们究竟去哪里了呢

由于史料的缺失,这个问题至今无解,不过另一份明洪武年间传下来的国宝级地图却给了我们一丝窥见真相的可能

这幅地图叫作《大明混一图》,原件现存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图在历史上传承有序,档案清晰,所以不存在任何争议,无论是中外哪个专家都得承认它的真实性。

此图绘制时间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天下全舆总图》临摹的永乐《天下诸番识贡图》还要早29年,重点是,这幅图上画出了非洲好望角!(如下图所示)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图上看起来小,其实实际尺寸很大,长4.561米,高3.86米


此图上的好望角无论是地形还是夹角的角度都与真实的好望角基本没有区别,可见中国人在朱元璋时期确实就已知道了好望角的存在,这幅传承超过600年的《大明混一图》就是铁证。

而在西方历史上,非洲好望角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于1487年首次发现,比《大明混一图》的绘制时间足足晚了近一个世纪

本文不欲谈论东西方究竟谁先发现了好望角,只是想通过此图告诉大家,在明太祖时代中国人就已知道了非洲大陆和好望角,并将其画在了地图上。

既然有了这个前提,那么问题也就来了——郑和下西洋前究竟有没有看过这张《大明混一图》呢

应该说郑和九成九是看过这张图的。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郑和下西洋剧照


郑和率领舰队出海,一去数年,要说他在出发之前不搜集地图仔细研究,那根本不符合常理——你我出个远门还得查一下地图呢,何况数万人舰队出海这等惊天动地的大事。

所以郑和出海前必然会搜罗天下图集以制定航行路线,而这份现成的《大明混一图》就摆放在大明朝廷里,他岂能视而不见

若按此思路思考下去,那么第二个问题也紧跟而来。

如果郑和看过《大明混一图》,那他定然知道在极西之处(非洲)有个好望角,那么在他后来真正到达非洲东海岸时,会不会分出一支分舰队沿东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去看看好望角的那一边是什么情况呢

这个问题目前还无法回答,但如果按常理判断,郑和是很可能下这样的命令的,而历史上恰恰有一支分舰队多花了2年才回大明,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

如果这支分舰队真的越过好望角,接下来他们就进入了大西洋,若继续往西航行,那么他们必然会到达美洲的东海岸线,即今日美国或巴西的东部


2006年一张神秘中国古代地图展出,图中内容引西方媒体高度关注

如果郑和分舰队真的绕过好望角,沿黄色航线可到巴西,沿蓝色航线则可至北美


可惜目前尚无实证能证明这一点,2006年刘钢公开的《天下全舆总图》原本还可以作个佐证,不过此图又颇有争议,令人遗憾万分。

如今距离郑和下西洋已过去600余年,所有真相早已淹没在了大洋的无尽波涛之中,无论是《大明混一图》还是《天下全舆总图》,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明朝时的中国人就已踏遍全球,可惜时代太过久远加之明清两代无数资料的毁灭,今天的我们已很难再看清历史的真正模样了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让人失望的同时,又充满着无限希望。

Tags:美洲   南极洲   收藏   英国   我在宫里做厨师   经济学人   文物   上海   马三宝   澳大利亚   孟加拉   乾隆   非洲   太平洋   CNN   斐迪南·麦哲伦   文章   阿拉斯加   明朝   郑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