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可「歌」129(子见南子,子路不悦)

网络整理 2022-05-16 最新信息

坐歌,◆舊時[廣東]一帶的婚俗,成親前夕男女行醮時親友唱歌致賀。○[清][李調元]《南越筆記‧粵俗好歌》:“其娶婦而親迎者……先一夕男女行醮,親友與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

作家歌,◆行家所作的樂府詩歌。○[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秦觀][少游]亦善為樂府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

作歌,◆謂作歌詞而詠唱。○《書‧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公主悲愁,自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封神演義》第四五回:“[懼留孫]領命,作歌而來。”

子夜歌,◆1.樂府《吳聲歌曲》名。○《宋書‧樂志一》:“《子夜哥》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軻之]家有鬼哥《子夜》。○[殷允]為[豫章]時,[豫章]僑人[庾僧度]家亦有鬼哥《子夜》。○[殷允]為[豫章],亦是[太元]中,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2.現存[晉]、[宋]、[齊]三代歌詞四十二首,寫愛情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多用雙關隱語。○[南朝]樂府又有《子夜四時歌》,係據《子夜歌》變化而成。亦省作“子夜”。○[唐][李紳]《憶被牛相留醉州中》詩:“銀燭坐隅聽《子夜》,寶箏筵上起春風。”○[宋][梅堯臣]《詠官妓從人》:“無心歌《子夜》,有意學流黃。”◆3.詞牌名。“菩薩蠻”的別名。見[南唐][李煜]詞。◆4.詞牌名。“憶秦娥”的別名。見[宋][賀鑄]詞。◆5.詞牌名。○[元][彭元遜]有《子夜歌》,雙調,一一七字。

正歌,◆古代典禮中規定使用的樂歌之一種。行禮時用。○《儀禮‧燕禮》:“大師告于樂正曰:‘正歌備。’”[鄭玄]注:“正歌者,升歌及笙各三終,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贊》:“[魯國]以[公旦]次編,[商]人以前王追錄,斯乃宗廟之正歌,非讌饗之常詠也。”○[朱自清]《中國歌謠》:“正歌一類是典禮中規定應用的……大都是矞皇典麗的篇章,不出南雅之外。”

戰歌(战歌),◆鼓舞士氣的歌曲。○[田間]《給一位母親》詩:“母親你呵,招着手,和我們一起唱着戰歌。”○[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這裏是今天的東方》:“在危急的戰鬥中,一邊打機關槍,一邊高唱着戰歌的是他們。”○[吳組緗]《山洪》三十:“最後是幾個游藝節目,鎮口土著游擊隊唱戰歌。”

雲歌(云歌),◆1.《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題解:“《尚書大傳》曰:‘[舜]將禪[禹],於時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後因用“雲歌”指帝王祭祀、慶典時的頌歌。○[北魏][宗欽]《東宮侍臣箴》:“雲歌[唐]后,垂橫美[虞]。”○[唐][褚亮]《雩祭樂章‧雍和》:“鳳管晨凝,雲歌曉囀。”◆2.響遏行雲之歌。○[唐][吳筠]《游仙》詩之二十:“列侍奏雲歌,真音滿太空。”◆3.指高歌。○[宋][史達祖]《杏花天》詞:“涼花畔,雲歌露飲。夢斷了,終難再問。”

樂歌(乐歌),◆有樂器伴奏的唱歌。亦泛指歌曲。○《儀禮‧大射禮》“乃歌《鹿鳴》三終”[漢][鄭玄]注:“《鹿鳴》,《小雅》篇也。人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燕,講道脩政之樂歌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宋][曾鞏]《<王平甫文集>序》:“世皆謂[平甫]之詩宜為樂歌,薦之郊廟。”○《宋史‧樂志一》:“至[唐]有事太廟,每室樂歌異名。”

月歌,◆中秋節夕,婦女拜月時所唱的歌。○[清][李調元]《南越筆記‧粵俗好歌》:“[長樂]婦女,中秋夕拜月曰椓月姑,其歌曰月歌。”

餘歌(余歌),◆繚繞不盡的歌聲。○[南朝][梁元帝]《屋名詩》:“玉柱調新曲,畫扇掩餘歌。”

魚歌(鱼歌),◆漁人唱的民歌小調。○[宋][梅堯臣]《依韻和武平苕霅二水》:“落日潭上歸,魚歌自相答。”

逸歌,◆聲情激越的詩歌。○[唐][皇甫湜]《唐故著作左郎顧況集序》:“偏於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

遺歌(遗歌),◆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歌。○[唐][王勃]《七夕賦》:“促遙悲於四運,詠遺歌於七襄。”○[宋][朱熹]《齋居感興》詩之十四:“與言理餘韻,[龍門]有遺歌。”○[明][何景明]《述歸賦》:“覽[酆][鄗]之餘風兮,[泝]淶[沮]之遺歌。”

夷歌,◆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後漢書‧西南夷傳論》:“[夷]歌[巴]舞殊音異節之技,列倡於門外。”○[晉][左思]《蜀都賦》:“陪以[白狼],夷歌成章。”○[唐][杜甫]《閣夜》詩:“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幾處起漁樵。”

野歌,◆鄉村歌曲。○[宋][陸游]《雨晴》詩:“寒靄細分山遠近,野歌相應路高低。”○[宋][陸游]《道上見村民聚飲》詩:“野歌相和答,村鼓更擊考。”

玄雲歌(玄云歌),◆1.曲名。○《藝文類聚》卷四三引[漢][班固]《漢武內傳》:“[西王母]命侍女[安法嬰]歌《玄雲》曲。”◆2.指仙歌妙曲。○[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口詠《玄雲歌》,手把金芙蓉。”

小歌詞(小歌词),◆按譜填寫的短篇歌詞。○[宋][李清照]《詞論》:“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耳。”○[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六:“[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詞,讀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

小歌,◆1.短歌。古代辭賦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部分。○《荀子‧賦》:“與愚以疑,願聞反辭。其小歌曰:‘念彼遠方,讒人服矣。’”[楊倞]注:“此下一章,即其反辭,故謂之小歌,總論前意也。”○[明][楊慎]《楚竹吟》:“《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2.猶民歌。○[明][張岱]《陶庵夢憶‧不繫園》:“[章][侯]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語。”

鄉歌(乡歌),◆村歌;民歌。○[唐][張籍]《雜曲歌辭‧車遙遙》:“驚麇遊兔在我傍,獨唱鄉歌對僮僕。”○[前蜀][李珣]《南鄉子》詞:“一曲鄉歌齊撫掌,堪遊賞,酒酌蠃杯流水上。”

相和歌,◆古歌名。○《宋書‧樂志三》:“《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題解。

賢歌(贤歌),◆對歌妓的敬稱。○[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不知請那幾位賢歌來陪俺哩。”

閒歌(闲歌),◆亦作“間歌”。◆古時吹笙與歌唱相交替的一種禮制。語出《儀禮‧鄉飲酒禮》:“乃閒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荀子‧樂論》:“閒歌三終,合樂三終。”○[唐][歸登]《享惠昭太子廟樂章‧請神》:“間歌在堂,萬舞在庭。”

西曲歌,◆樂府《清商曲》的一部。大抵出於[荊]、[郢]、[樊]、[鄧]之間,故稱“西曲”。原為民歌,後被貴族采入樂府;也有少數是文人製作。現存歌詞約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寫商賈的水上生涯和商婦的送別懷念之情。形式多為五言四句,語言自然真率。

望夫歌,◆詞牌名。又名《羅嗊曲》。皆為五、六、七言絕句,唯起句可用韻可不用韻。○[唐][元稹]贈[浙東][劉采春]詩有“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句。參閱[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元稹》,《詞譜》卷一。

土歌,◆民間流傳的詩歌。○[宋][戴埴]《鼠璞‧十五國風二雅三頌》:“故《國風》十五國之土歌,土歌之正為正風,土歌之變為變風。”○[宋][沈遘]《送諸進士赴試禮部》詩:“但喜後來秀,紛若春華榮。高會存故事,土歌追《鹿鳴》。”

通俗歌曲,◆一种形式简单、曲调流畅,容易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歌曲。○何满子《画虎十年·悲观主义者的音乐预言》:“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向北京市长呼吁,要求救救交响乐。说交响乐、歌剧、芭雷舞剧等处于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无法和通俗歌曲的演出竞争,以至声乐家‘走穴’去唱流行歌曲,器乐家乃至首席演奏者也被迫去当酒巴间陪舞的‘洋鬼子’了。”○《文汇报》2006.2.22:“这些通俗歌曲,混合了希腊人的民歌,听起来味道很独特很新鲜。”

田歌,◆農歌。○[唐][溫庭筠]《寄河南杜少府》詩:“夕陽亭畔山如畫,應念田歌正寂寥。”○[宋][蘇軾]《次韻王晉卿和煙江疊嶂圖》:“畫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宋][戴昺]《四月即景》詩:“茶歌纔了又田歌,節物真成一鳥過。”◆补证条目■农歌。○越剧《五姑娘》:“侬帮我到竹园去掘几株笋,我唱田歌替你解解闷气。”

太平歌詞(太平歌词),◆即落子。○[清][張燾]《津門雜記‧唱落子》:“北方之唱蓮花落者,謂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戲也。係妙齡女子登場度曲。雖於妓女外別樹一幟,然名異實同……前經當道出示禁止,稍知歛跡,乃邇來復有作者,改名為太平歌詞云。”參見“落子”。

俗歌,◆通俗淺顯,便於民間流傳的歌、謠、曲等。○[晉][陸機]《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銘》:“俗歌揆日,人謠何暮。”○[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莫打鼓,莫打鑼,聽我唱個太平歌……’是欽頒的教育大眾的俗歌。”

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後以比喻處於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各處要隘,悉行克服,[荊州]城外,四面[楚]歌。”◆补证条目■○《史记·项羽本纪》:“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三国志·吴志·胡综传》:“高祖誅項,四面楚歌。”

水調歌頭(水调歌头),◆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宋]人於前後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有《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異名。

市歌,◆流行於市民中的歌謠。○[明]徐渭《奉師季先生書三》:“今之南北東西雖殊方,而婦女兒童,耕夫舟子,塞曲征吟,市歌巷引,若所謂竹枝詞,無不皆然。”

詩歌(诗歌),◆[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鐘石筦弦。”○[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作“詩歌”。○[唐][韓愈]《鄆州谿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唐][宋]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魯迅]《書信集‧致竇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後一種為好。”

聲歌(声歌),◆指詩詞歌賦等抒情遣懷的作品。○[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七章第二節:“乃至述懷感事,偶著之聲歌,遂罹文網者,趾相屬。”

神歌,◆頌神之歌。○[隋][盧思道]《駕出圜丘》詩:“神歌已相續,神光復相燭。”

少歌,◆短歌。古代辭賦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楚辭‧九章‧抽思》:“《少歌》曰:與美人之抽思兮,並日夜而無正。”○[洪興祖]補注:“此章有《少歌》……則總理一賦之終,以為亂辭云爾。”○[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騷體有少歌,有倡,有亂。”參見“小歌”。

商歌,◆悲涼的歌。商聲凄涼悲切,故稱。○《淮南子‧道應訓》:“[甯戚]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桓公]聞之,撫其僕之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後以“商歌”比喻自薦求官。○[三國][魏][曹植]《七啟》:“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也。”○[晉][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唐][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山歌,◆形式短小、曲調質樸、節奏自由的民間歌曲,流行於南方,多在山野勞動時歌唱。○[唐][李益]《送人南歸》詩:“無奈孤舟夕,山歌聞竹枝。”○[宋][張耒]《上元》詩之三:“江邊燈火似秋螢,哀怨山歌不可聽。”○[明][祝允明]《前聞記‧沈孝子》:“乃起跳舞而唱山歌,作嬉笑以樂母。”○[巴金]《家》四十:“三個舟子在那裏一面搖櫓,一面唱山歌。”

情歌,◆表現愛情的歌曲。○[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七章:“他和她的關係是那麼純潔,正像流行的《信天游》裏的兩句情歌。”

輕歌(轻歌),◆輕快的歌聲。○[南朝][梁][沈約]《三日侍鳳光殿曲水宴應制詩》:“輕歌易繞,弱舞難持。”

清歌,◆1.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漢][張衡]《思玄賦》:“雙材悲於不納兮,並詠詩而清歌。”○[三國][魏][曹丕]《燕歌行》:“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晉書‧樂志下》:“[宋識]善擊節唱和,[陳左]善清歌。”○[宋][梅堯臣]《留題希深美檜亭》詩:“乘月時來往,清歌思浩然。”◆2.清亮的歌聲。○[晉][葛洪]《抱樸子‧知止》:“輕體柔聲,清歌妙舞。”○[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魏太子》:“急絃動飛聽,清歌拂梁塵。”○[唐][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清歌繞梁,白雲將紅塵並落。”○[清][洪昇]《長生殿‧傳概》:“清歌未了,鼙鼓喧闐起[范陽]。”○[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清歌變成了醉囈,妙舞已代以淫嬉。”

前歌,◆見“前歌後舞”。

齊歌(齐歌),◆1.指[齊][甯戚]飯牛作歌,為[齊桓公]相。○[唐][李嶠]《詠牛詩》:“[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2.齊聲歌唱。○《漢書‧高帝紀上》“皆歌謳思東歸”[唐][顏師古]注:“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

盤歌(盘歌),◆流行於[四川]北部和[陝西]南部一帶的民歌,一般以問答的方式對唱。○《中國歌謠資料‧唱個盤歌給你聽》:“歌師傅,老先生,唱個盤歌給你聽。”○[蕭三]《革命民歌集‧好漢崖》:“姑娘沒有文學才,一堆盤歌抱在懷,高山唱歌找對手,誰把盤歌對起來。”

牛下歌,◆見“牛角之歌”。

牛角之歌,◆[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後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後以“牛角之歌”、“牛下歌”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夫牛角之歌,辭鄙而義拙;堂下之言,不書於傳記。”○[宋][黃庭堅]《次韻無咎閻子常攜琴入村》:“[明光]晝開九門肅,不令高才牛下歌。”

鳥歌萬歲樂(鸟歌万岁乐),◆樂曲名。○[唐][武則天]作。○《舊唐書‧音樂志二》:“《鳥歌萬歲樂》,[武太后]所造也。○[武太后]時,宮中養鳥能人言,又嘗稱萬歲,為樂以象之。”○[吳因易]《宮闈驚變》第二章:“樂班一聽此旨,即捧笙擊琴,奏起了歡快的《鳥歌萬歲樂》。”

鳥歌(鸟歌),◆鳥鳴。○[宋][歐陽修]《豐樂亭游春》詩:“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宋][朱熹]《五禽言和王仲衡尚書》:“不用沙頭雙玉瓶,鳥歌蝶舞為君壽。”

民歌,◆民間文學的一種。勞動人民的詩歌創作,一般是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並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過集體的加工。民歌的特點是表達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願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戰鬥性,是各民族文藝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論歌(论歌),◆論贊歌頌。○《史記‧太史公自序》:“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

龍歌(龙歌),◆管樂器的吹奏聲。○[唐][李德裕]《寒食日三殿侍宴奉進》詩:“宛轉龍歌節,參差燕羽高。”○[前蜀][貫休]《上盧使君》詩:“樓臺千萬戶,錦繡龍歌沸。”

流行歌曲,◆在一定時期內為廣大群眾喜愛而廣泛傳唱的歌曲。○[老舍]《茶館》第三幕:“咱們哪,全叫流行歌曲跟《紡棉花》給頂垮嘍!”

離歌(离歌),◆傷別的歌曲。○[南朝][梁][何遜]《答丘長史詩》:“宴年時未幾,離歌倏成賦。”○[唐][駱賓王]《送王贊府上京參選賦得鶴》:“離歌淒妙曲,別操繞繁絃。”○[宋][周邦彥]《點絳唇》詞:“征騎初停,酒行莫放離歌舉。”○[明][劉基]《送醫士賈思誠還浙東》詩之一:“西風嫋嫋水鱗鱗,一曲離歌淚滿巾。”

勞歌(劳歌),◆1.勞作者之歌。○《晉書‧禮志中》:“新禮以為輓歌出於[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唐][張旭]《清溪泛舟》詩:“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明][王世貞]《阜城道中》詩:“春色晝冥冥,勞歌倦自聽。”◆2.憂傷、惜別之歌。○[唐][駱賓王]《送吳七游蜀》詩:“勞歌徒欲奏,贈別竟無言。”○[唐][許渾]《謝亭送別》詩:“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軍歌(军歌),◆1.軍中唱的激勵士氣的歌。○[金松岑]《文學上之美術觀》:“翳彼樂府,風詩之遺,軍歌激揚,廟樂典重。”◆2.由軍隊正式規定的代表本軍的歌曲。如:《新四軍軍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酒歌,◆飲酒和詠歌。○《宋書‧樂志三》:“歡日尚少,戚日苦多。以何忘憂,彈箏酒歌。”

九歌,◆1.古代樂曲。相傳為[禹]時樂歌。○《左傳‧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楚辭‧離騷》:“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王逸]注:“《九歌》,九德之歌,[禹]樂也。”一說天帝樂名。○《山海經‧大荒西經》:“[開](即[啟])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郭璞]注:“皆天帝樂名也,[開]登天而竊以下用也。”◆2.泛指各種樂章。○《漢書‧禮樂志》:“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效歡虞[泰一]。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唐][張說]《唐封泰山樂章‧豫和三》:“九歌敘,萬舞翔。”

角歌,◆角調之歌。○[晉][葛洪]《抱樸子‧任命》:“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發淩風之跡。”○[元][熊朋來]《<胡氏律論>序》:“[朋來]杜門絃瑟。是日以蕤賓之角歌考槃,有儒服來聽。”

黃歌(黄歌),◆[黃帝]時的歌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黃]歌《斷竹》,質之至也。”○[梅慶生]注:“[黃]歌,[黃帝]時歌也。”

畫一之歌(画一之歌),◆[漢]代頌揚[蕭何]、[曹參]德政的歌謠。○《漢書‧循吏傳序》:“[漢]興之初,反[秦]之敝,與民休息,凡事簡易,禁罔疏闊,而相國[蕭][曹]以寬厚清靜為天下帥,民作‘畫一’之歌。”○[顏師古]注:“謂歌曰:‘[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晉書‧荀勗傳》:“昔[蕭][曹]相[漢],載其清靜,致畫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宋][陳亮]《蕭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獨名於漢唐》:“[曹參]以清淨而繼畫一之歌,此其君臣遇合之盛,無一念之不在斯民也。”

胡歌野調,◆不正经的民歌时调。○《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小男幼女,被街坊這幾個光棍,要便彈打胡博詞、扠兒,坐在門首胡歌野調,夜晚打磚,百般欺負。”又第六十四回:“内臣斜局的營生,他只喜《藍關記》,搗喇小子胡歌野調,那裏曉的大關目,悲歡離合。”

河上歌,◆古歌名。○[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大夫[被離]承宴問[子胥]曰:‘何見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與[喜]同。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和歌,◆I亦作“和哥”。[日本]的一種詩歌體。原有長歌和短歌之分,短歌附在長歌後面。後短歌單獨發展,並取代長歌。長歌句數不限,五音句和七音句交替使用,再以七音句結尾。短歌每首五句,共三十一音,音節排列為五七五七七。現[日本]詩人所寫和歌多為短歌。[郭沫若]《太戈爾來華的我見》:“在[日本]那種盆栽式的自然中,發生了[日本]的俳句與和歌。”◆II亦作“和哥”。1.應和他人之歌聲而歌唱。《魏書‧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高祖]帥群臣上壽,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清][顧炎武]《贈錢行人邦寅》詩:“[南徐]遊歷地,儻有和歌辰。”◆2.指多人應和而重複吟唱的一節歌曲。[許地山]《暾將出兮東方》:“‘君不見--暾將出兮東方……’往後又跟着一節和歌:‘暾將出兮東方。’”◆3.指酬和的詩歌。[明][王世貞]《黃中貴園亭小燕》詩:“莫輕錢積破,帶馬贈和哥。”

豪歌,◆猶高歌。○[唐][張說]《蘇摩遮》詩之三:“臘月凝陰積帝臺,豪歌急鼓送寒來。”

行歌,◆邊行走邊歌唱。藉以發抒自己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意向、意願等。○《晏子春秋‧雜上十二》:“[梁丘據]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三國演義》第三五回:“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市,以動尊聽耳。”○[清][孫枝蔚]《貧士詩》:“行歌每負薪,聽者勿沾巾。”

寒歌,◆指《易水歌》。○[荊軻]入[秦]刺[秦王],與[燕]太子[丹]別於[易水]時所歌。○[唐][李白]《發白馬》詩:“[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王琦]注:“[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參閱《戰國策‧燕策三》。

國歌(国歌),◆由國家規定的代表該國的歌曲。通常在隆重集會、國際交往儀式等場合演奏(唱)。

鼓歌,◆擊鼓而歌。○《莊子‧在宥》:“乃齋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舞之,吾若是何哉?”○《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歌,以司天和。”

歌子,◆指哥哥。○《敦煌变文集·舜子变》:“與阿耶三條荆杖來,與打殺前家歌子。”

歌章,◆歌曲。音樂一曲為一章,故稱。○[晉][崔豹]《古今注‧音樂》:“《董逃歌》,[後漢]遊童所作也。○[後漢]有[董卓]作亂,率以逃亡,後人習之,以為歌章。”

歌雲(歌云),◆指動聽的歌聲。典出《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宋][張先]《鳳栖梧》詞:“可惜歌雲容易去,東城楊柳東城路。”

歌樂(歌乐),◆1.歌曲和音樂。○《禮記‧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唐][白居易]《西樓喜雪命宴》詩:“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褲謠。”◆2.謂唱歌奏樂以示贊美。○《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唐][李翱]《論事疏表》:“朝臣相顧皆有喜色,百姓歌樂遍於草野。”

歌魚(歌鱼),◆謂嗟嘆不被知遇。典出《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唐][杜牧]《寄浙西李判官》詩:“唯念賢哉[崔大讓],可憐無事不歌魚!”[明][王錂]《春蕪記‧說劍》:“正堪憐歌魚幸舍,向人彈徹。”

歌戲(歌戏),◆歌唱嬉戲。○《三國志‧魏志‧高句麗傳》:“其民喜歌舞,國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戲。”

歌味,◆歌曲的風味。○《詩刊》1978年第1期:“﹝民歌﹞藝術形式方面的歌味是什麼呢?”

歌頭(歌头),◆1.相傳[隋煬帝]鑿[汴河]時自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歌頭”即指全曲之首章。又,截大曲多遍之開頭部分,倚聲填詞,亦謂“歌頭”。○[唐][王建]《閑說》詩:“歌頭舞遍回回別,鬢樣眉心日日新。”○《詞譜》卷二三“水調歌頭”:“《水調》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頭,此必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也。”參閱[唐][劉餗]《隋唐嘉話》補遺。2.詞牌名。○[五代][李][存勗]有《歌頭》詞,見《尊前集》。亦為“水調歌頭”的簡稱。○[宋][李彌遜]《水調歌頭‧次向伯恭薌林見寄》詞:“西風裏,多少恨,寄《歌頭》。”◆3.指領唱者。○[宋][周密]《武林舊事‧大禮》:“每隊各有歌頭,以彩旗為號,唱和杵歌等曲以相。”

歌堂,◆聚集歌唱的地方。○[南朝][宋][鮑照]《蕪城賦》:“藻扃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南朝][梁][沈約]《十詠‧腳下履》:“裾開臨舞席,袖拂繞歌堂。”○[宋][曾慥]《類說‧番禺雜記》:“南人尚鄉歌,每集一處共歌,號歌堂。”

歌臺(歌台),◆表演歌舞的樓臺。○[唐][蔡孚]《奉和聖制<龍池篇>》:“歌臺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勝往年。”○[唐][杜牧]《阿房宮賦》:“歌臺暖響,春光融融。”○[元][楊載]《題沈君<湖山春曉圖>詩卷》詩:“舞榭歌臺臨大路,佛宮仙館入雲霄。”

歌臺,◆表演歌舞的楼台。○田汉《关汉卿》第五场:“你近来几个戏像《救风尘》、《金线池》、《望江亭》等等,都称得起洛阳纸贵,名重一时,歌台舞榭,没有你的戏就不卖座。”

歌思,◆歌頌思慕。典出《列子‧仲尼》:“[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非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南朝][宋][鮑照]《從過舊宮》詩:“宮陛留前制,歌思溢今衢。”

歌手,◆擅長歌唱的人。如:如今歌手人人是,唱得[長江]水倒流。

歌詩(歌诗),◆1.詠唱詩篇。○《左傳‧襄公十六年》:“[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杜預]注:“歌古詩,當使各從義類。”○《墨子‧公孟》:“君與父母、妻、後子死,三年喪服……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孫詒讓]間詁:“《周禮‧小師》注云:歌,依詠詩也。”◆2.配有樂譜可以歌唱的樂府詩。○[章炳麟]《國故論衡‧辨詩》:“[漢]世所謂歌詩者,有聲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周謠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馬》諸篇,[太史公]悉稱詩。蓋《樂府》外無稱歌詩者。”○[朱自清]《中國歌謠》三:“這些歌詩決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樂譜),二因它們都在《樂府》。”◆3.泛指詩歌。○[晉][崔豹]《古今注‧音樂》:“[明帝]為太子,樂人作歌詩四章,以贊太子之德。”○[前蜀][韋莊]《乞彩箋歌》:“我有歌詩一千首,磨礱山嶽羅星斗。”○[宋][范仲淹]《即席呈太傅相公》詩:“[白傅]歌詩傳海外,[晉公]桃李滿人間。”○[清][莫友芝]《<巢經巢詩抄>序》:“論吾子平生著述,經訓第一,文筆第二,歌詩第三。”

歌聲(歌声),◆歌唱之聲。○《漢書‧元帝紀贊》:“[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度,窮極幼眇。”○[唐][王昌齡]《少年行》:“高閣歌聲遠,重門柳色深。”○[清][李調元]《南越筆記》卷十二:“東西兩[粵]皆尚歌,而西[粵]土司中尤盛……﹝男女﹞婚之日,歌聲振於林木矣。”○[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囂囂的一陣歌聲人語,仿佛笑我們無伴的孤舟哩。”

歌人,◆歌唱者。○《梁書‧羊侃傳》:“敕賚歌人[王娥兒],東宮亦賚歌者[屈偶之],並妙盡奇曲,一時無對。”○[唐][李廓]《長安少年行》:“歌人踏日起,語燕卷簾飛。”○[魯迅]《熱風‧為“俄國歌劇團”》:“這時我想:倘使我是一個歌人,我的聲音怕要銷沉了罷。”

歌曲,◆1.詩歌與音樂結合,供人歌唱的作品。○《晉書‧樂志上》:“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臺本歌曲》、《行辭本歌曲》總四篇。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魏]初乃使軍謀祭酒[王粲]改創其詞。”○[唐][元稹]《<樂府古題>序》:“後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度為歌曲,蓋選詞以配樂,非由樂以定詞也。”○[清][顧炎武]《吳同初行狀》:“其所為詩多怨聲,近《西州》、《子夜》諸歌曲。”◆2.唱曲。○[明][費信]《星槎勝覽‧爪哇國》:“其鸚鵡嬰哥馴能言語歌曲。”

歌女,◆1.舊時以歌唱為業的女子。○[唐][孟郊]《晚雪吟》:“甘為酒伶擯,坐恥歌女嬌。”○[明][唐順之]《銅雀硯銘》:“昔維瓦,藏歌女,貯舞馬;今維硯,侑圖史,承鉛槧。嗚呼!其為瓦也,不知其為硯也。”○《<田漢戲曲集>自序》:“對於封建的壓迫與剝削下的歌女生活,十年以來頗有新的接觸。”◆2.蚯蚓的別稱。○[晉][崔豹]《古今注‧魚蟲》:“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善長吟於地中,[江]東謂之歌女。”

歌賣(歌卖),◆唱着招攬生意。○[宋][吳自牧]《夢粱錄‧茶肆》:“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頓奇松異檜等物於其上,裝飾店面,敲打響盞歌賣。”

歌行,◆古代樂府詩的一體。後從樂府發展為古詩的一體,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雜言,形式也多變化。○[宋][姜夔]《白石詩話》:“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明][胡震亨]《唐音癸籤‧體凡》:“﹝樂府﹞題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總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與歌行皆始[漢],[唐]人因之。”○[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樂府》:“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近體歌行》:“歌行有有聲有詞者,樂府載諸歌是也;有有詞無聲者,後人所作諸歌是也。”

歌館(歌馆),◆表演歌舞的樓館。○《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枉念歌館經數載,尋思徒記萬餘秋。”○[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畿輔‧建酒樓》:“翰林院禮遇諸儒甚厚……以修書鉅典,而令之歌館為歡,非[開][天]聖人無此韻致。”

歌鼓,◆1.歌唱並擊鼓。亦指歌聲和鼓聲。○《漢書‧禮樂志》:“[巴][俞]鼓員三十六人,歌鼓員二十四人。”○[晉][潘岳]《笙賦》:“縈纏歌鼓,網羅鍾律。”○[唐][李白]《邯鄲南亭觀妓》詩:“歌鼓[燕][趙]兒,[魏]姝弄鳴絲。”○[宋][蘇軾]《和子由踏青》:“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鳥鳶馴。”◆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舊唐書‧音樂志一》:“人數並依八佾,乃量加簫、笛、歌鼓等。”

歌工,◆指以演奏、歌唱為業的人。○《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歌工既奏,神位既秩。”○[唐][包何]《闕下芙蓉》詩:“更對樂懸張宴處,歌工欲奏《採蓮》聲。”○《元史‧祭祀志二》:“北懸之內,歌工四列。內二列在通街之東,二列於通街之西。”○[朱自清]《中國歌謠》二:“後來的民眾漸漸的看重單獨的歌者,因而有了那可羡可喜的歌工,以歌為業,不但取傳統的材料,還能自己即興成歌。”

歌歌,◆同“哥哥”。◆指父親。○《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本<搜神記>》:“其[田章]年始五歲,乃於家啼哭,喚歌歌孃孃。”○[蔣禮鴻]通釋:“‘歌歌孃孃’,即阿耶阿娘。現在[浙江][武義]還有管父親叫哥哥的。”參見“哥哥”。

歌風臺(歌风台),◆[漢高祖][劉邦]歌《大風歌》之處,後人因築臺,並立碑刻歌辭。臺址原在今[江蘇省][沛縣]東[泗水]西岸。1955年重建於[沛縣]文化館內。○[元][薩都剌]《登歌風臺》詩:“[歌風臺]下河水黃,[歌風臺]上春草碧。”

歌風(歌风),◆[南朝][齊][謝朓]《祀敬亭山春雨》詩:“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

歌兒(歌儿),◆I歌童。○《史記‧孝武本紀》:“于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鐘鼓五樂,歌兒數曹。”○《水滸傳》第七八回:“[高俅]先發御營馬出城,又選教坊司歌兒舞女三十餘人,隨軍消遣。”◆II歌曲。如:唱一支歌兒。

歌斷,◆歌罢;唱完。○宋李之仪《千秋岁·咏畴昔盛会》词:“眉壓横波皺,歌斷青青柳。”○宋陈亮《诉衷情》词:“數聲漁父,一曲《水仙》,歌斷還愁。”

歌調(歌调),◆歌曲的調子。○[唐][岑參]《與趙歌兒》詩:“[秦州]歌兒歌調苦,偏能立唱[濮陽]女。”○[唐][薛能]《贈解詩歌人》詩:“同有詩情自合親,不須歌調更含嚬。”○[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河東節,意即河東腔,猶[中國]之所謂‘崑腔’,乃[日本]一地方的歌調。”

歌辭(歌辞),◆同“歌詞”。◆[晉][石崇]《思歸引》序:“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舊唐書‧音樂志二》:“[太宗]為[秦王]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呂才]協音律……[魏徵]等製歌辭。”○[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經你改編過的那些歌辭,實在是很優美。”

歌詞(歌词),◆歌曲的唱詞。○[唐][宋之問]《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樂思回斜日,歌詞繼《大風》。”○《舊唐書‧音樂志三》:“時太常相傳有宮、商、角、徵、羽《宴樂》五調歌詞各一卷……詞多[鄭][衛],皆近代詞人雜詩。”○[清][李調元]《南越筆記》卷一:“男遺女一扁擔,上鐫歌詞數首,字若蠅頭。”

歌場(歌场),◆1.類似歌墟的集會。○[明][董說]《七國考‧岳陽風土記》:“[荊][湖]民俗,歲時會集或禱祠,多擊鼓,合男女踏歌,謂之歌場。”◆2.歌唱的場所。○[清][黃景仁]《十四夜歌宴》詩:“歌場坐穩舞筵成,小部《霓裳》按奏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三引[清][宋樹穀]《出京留別》詩:“六年[燕]市聚遊蹤,酒席歌場處處同。”

歌板,◆即拍板。樂器。歌唱時用以打拍子,故名。○[唐][李賀]《酬答》詩之二:“試問酒旗歌板地,今朝誰是拗花人?”[宋][周邦彥]《虞美人》詞:“舞腰歌板閒時按,一任旁人看。”一本作“歌版”。○[清][黃景仁]《贈舍上元》詩:“怕聽歌板聽禪板,厭看春燈看佛燈。”

高歌,◆1.高聲歌吟。○[漢][枚乘]《七發》:“高歌陳唱,萬歲無斁。”○[唐][許渾]《秋思》詩:“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明][劉基]《過秦樓》詞:“且高歌對酒,趁取韶華未晚。”○[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子見南子>》:“如謂《桑中》一篇,有瀆聖明,則各本《詩經》,均存而不廢,能受於庭下,吟於堂上,獨不得高歌於大庭廣眾之中乎。”◆2.放聲高唱的歌曲。○[明][申涵光]《寓金陵柬諸知己》詩:“顏熱聽高歌,歌終帶涕泗。”李洪程《放歌太行山水間》:“[太行山]回應起雄壯的高歌。”

負手之歌(负手之歌),◆《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穨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穨,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蓋寢疾七日而沒。”後以“負手之歌”指臨終前的詠歌。○[南朝][宋][慧琳]《新安寺釋玄運法師誄》:“啟訓之緣有限,負手之歌會終。”

分節歌(分节歌),◆同一曲調配上多段歌詞構成的歌曲。各段歌詞在字數、韻律等方面大體相同。民歌和群眾歌曲中最為常見。如《藍花花》、《四季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

放歌,◆放聲歌唱。○[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清][曹寅]《游仙》詩之二十:“[青溪]煙水復煙蘿,來往[青溪]得放歌。”○[孫犁]《談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站在這個壇上,並不像登高山臨大澤,那樣能安閑地放歌行吟,遠望沉思。”

法歌,◆猶法曲。○[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法歌聲變轉,滿座涕潺湲。”

兒歌(儿歌),◆為兒童創作的、適合兒童唱的歌謠。○[冰心]《寄小讀者》十四:“這是一支極柔媚的兒歌。我不想翻譯出來,因為童謠完全以音韻見長,一翻成[中國]字,念出來就不好聽。”

對歌(对歌),◆用歌唱互相問答。○《詩‧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漢][鄭玄]箋:“晤,猶對也。言淑姬賢女,君子宜與對歌相切化也。”作為一種民間風俗,對歌今仍流行於我國某些地區中。歌舞劇《劉三姐》第五場:“聽說今天來和[三姐]對歌的,是[莫]家特地從外地請來的秀才!”

短歌行,◆《樂府‧相和歌‧平調曲》的樂曲名,因其聲調短促,故名。多為宴會上唱的樂曲。○《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短歌行》[宋][郭茂倩]題解引[南朝][陳][智匠]《古今樂錄》:“[王僧虔]《技錄》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遺令,使節朔奏樂。○[魏文]製此辭,自撫箏和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短歌行》[宋][郭茂倩]題解引[唐][吳兢]《樂府解題》:“《短歌行》,[魏武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晉][陸機]‘置酒當堂,悲歌臨觴’,皆言當及時為樂也。”

點歌(点歌),◆指定歌曲名或同時指定演唱者,聽取演唱。○《新民晚報》1992.10.2:“點歌,作為一種溫馨的感情傳遞方式正走進都市的千家萬戶。”

得体歌,◆[唐]俚曲名。詳“得寶歌”。

得寶歌(得宝歌),◆1.[唐]樂曲名。○[唐][開元]末,[陝縣]縣尉[崔成甫]翻俚歌《得體歌》而成。○《舊唐書‧韋堅傳》:“先是,人間戲唱歌詞云:‘得體紇那也,紇囊得體耶,潭裏船車鬧,[揚州]銅器多。○[三郎]當殿坐,看唱《得體歌》。’至[開元]二十九年,[田同秀]上言‘見[玄元皇帝],云有寶符在[陝州][桃林縣]古關尹令[尹喜]宅’,發中使求而得之,以為殊祥,改[桃林]為[靈寶縣]。及此潭成,[陝縣]尉[崔成甫]以[堅]為[陝郡]太守鑿成新潭,又致[揚州]銅器,翻出此詞,廣集兩縣官,使婦人唱之,言:‘得寶[弘農]野,[弘農]得寶耶!潭裏船車鬧,[揚州]銅器多。○[三郎]當殿坐,看唱《得寶歌》。’”[宋][蘇軾]《讀開元天寶遺事》詩之二:“潭裏舟船百倍多,[廣陵]銅器[越溪]羅。○[三郎]官爵如泥土,爭唱《弘農得寶歌》。”○[元][王惲]《通漕引》:“休說春潭《得寶歌》,長笑[韋郎]空侈麗。”◆2.[唐]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製曲。○[清][洪昇]《長生殿‧定情》:“六宮此夜含顰望,明日爭傳《得寶歌》。”

大風歌(大风歌),◆《史記‧高祖本紀》:“[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後稱此歌為《大風歌》。○[唐][杜甫]《傷春》詩之五:“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明][夏完淳]《送友北行》詩:“[高皇][豐][沛]地,愁絕《大風歌》。”

從公歌(从公歌),◆指《詩‧魯頌‧泮水》。因詩中有“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句,故稱。詩頌[魯僖公]之賢,後有以稱頌朝廷者。○[唐][杜甫]《八哀詩‧贈司空王公司禮》:“巷有《從公》歌,野多青青麥。”○[仇兆鰲]注:“王師至,故巷有歌。寇不侵,故野多麥。”

春歌,◆1.春時歌唱。○[唐][杜甫]《壯游》詩:“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2.春天的歌。○[唐][皎然]《擬長安春詞》:“春歌雜鶗鴃,春夢繞轘轅。”◆3.猶情歌。○[前蜀][李珣]《酒泉子》詞之二:“別情遙,春歌斷,掩銀屏。”◆4.樂府清商曲辭之一。○《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有《春歌》。

傳歌(传歌),◆1.傳送歌聲。○《南齊書‧王融傳》:“方今九服清怡,三靈和晏……東鞮獻舞,南辮傳歌。”○[南朝][梁][蕭繹]《詠風》詩:“度舞飛長袖,傳歌共繞梁。”○[唐][李嶠]《皇帝上禮撫事述懷》詩:“凱樂深居[鎬],傳歌盛飲[豐]。”◆2.傳授歌曲。○[清][孔尚任]《桃花扇‧傳歌》:“前日才請一位清客,傳他詞曲。”

楚歌之計(楚歌之计),◆《漢書‧高帝紀下》:“﹝[劉邦]﹞[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後因用“楚歌之計”謂攻心之術。○[清][袁于令]《西樓記‧集艷》:“[于叔夜]相公思想[穆素徽]妹子,一病不痊……要多請幾位姊妹去與他解悶喫酒,散他念頭。待念頭散了,就好去收他,也是個‘楚歌之計’。”

楚歌四起,◆見“楚歌四合”。

楚歌四面,◆見“楚歌四合”。

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唐][李白]《擬恨賦》:“若乃[項王]虎鬥,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亦作“楚歌四起”、“楚歌四面”。○[元][馬致遠]《慶東原‧嘆世》曲之二:“帳前滴盡英雄淚,[楚]歌四起,烏騅漫嘶。”○[清][陳維崧]《河傳‧虞美人花》詞:“[楚]歌四面,戰旗一片,歲歲[江]東。”參見“楚歌”。◆补证条目■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亦作“楚歌四面”。○李大钊《政论家与政治家》:“彼拿翁以一世之雄,平生东征西战,企遂其世界帝国之壮怀,而卒以陷于楚歌四面之中,竟至一败不可收拾。”

楚歌,◆1.[楚]人之歌。○《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元][薩都剌]《木蘭花慢‧彭城懷古》詞:“[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2.引申指悲歌,表示陷入困境。○[清][方文]《宋遺民詠‧謝翱》:“擊石為[楚]歌,竹石俱損傷。”○[陳沂]《曾澤生和他的司令官》:“突然他感覺出來了,這不是音樂,而是[楚]歌。”

稱歌(称歌),◆稱揚歌頌。○《後漢書‧循吏傳‧許荊》:“﹝[荊]﹞在事十二年,父老稱歌。”

長歌(长歌),◆1.放聲高歌。○[漢][張衡]《西京賦》:“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蜲蛇。”○[唐][李賀]《長歌續短歌》:“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明][何景明]《贈鄭佐》詩:“[老鄭][空同]客,長歌[北海]尊。”○[清][鄒容]《和西狩》:“目瞑負多久,長歌招國魂。”◆2.篇幅較長的詩歌。○[唐][司空圖]《馮燕歌》:“為感詞人[沈下賢],長歌更與分明說。”

長短歌(长短歌),◆指句子長短不一的詩歌。○[唐][戴叔倫]《寄萬德躬故居》詩:“何時醉把黃花酒,聽爾南征長短歌。”參見“長短句”。

不歌,◆义同“不相”。○《唐代墓志汇编·薄夫人铭》:“豈直舂者不相,里巷以之不歌,悲恩育之永離,痛陵谷之遷易。”参见“不相”。

邊歌(边歌),◆詠唱邊疆生活的歌。○[唐][張籍]《關山月》詩:“關山秋來雨雪多,行人見月唱邊歌。”○[清][方還]《舊邊詩》之三:“邊歌竟日來紅石,鐵騎中宵度赤城。”

北歌,◆指北方少數民族的樂歌。○《舊唐書‧音樂志二》:“[梁]有《鉅鹿公主歌辭》,似是[姚萇]時歌,其辭華音,與北歌不同。”○《舊唐書‧音樂志二》:“[隋]鼓吹有《白淨皇太子曲》,與北歌校之,其音皆異。”

百年歌,◆見“百年詩”。

安歌,◆神態安詳地歌唱。○《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王夫之]通釋:“安歌,聲出自然。”○[南朝][梁][任昉]《出郡傳舍哭范僕射》詩:“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唐][羊士諤]《乾元初賦詩十四韻刻於石壁》:“橫吹多凄調,安歌送好音。”

Tags:郑玄   梁元帝   左思   子夜   贺铸   何景明   北魏   后汉   李绅   顾况   李煜   知识改变生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