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辩证论治奠基者、方剂之祖、医圣张仲景(张仲景的主要贡献一百字)

网络整理 2022-05-17 最新信息


辩证论治奠基者、方剂之祖、医圣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人。著名医学家,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奠基者,方药(方剂)之祖,有“医圣”之誉。

张仲景从小就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对医书尤其感兴趣。当他从史书上看到神医扁鹊为人治病的故事以后,就想学习扁鹊。他想,很多人只知道为自己打算,不问百姓疾苦,我一定要做扁鹊那样的人,救死扶伤,解救百姓,为他们排忧解难。此后,他就专门学习医学知识,又拜同乡的名医张伯祖为师,跟他学习医术,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医疗知识。

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那时,军阀连年混战不休,田地荒芜,瘟疫(一些恶性传染病)大肆流行,天灾人祸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这一天,张仲景正在太守府里审查一卷刚报上来的巫医治病致死人命案宗。看完了,他把案宗放到书案上,仰起头闭目思考,他心里很痛苦,这些日子常常有类似的案宗呈上来,这些巫医有的懂一点医术,有的根本就是在以疗病为名敛财。如何处置?全部封禁他们吧,就等于眼睁睁看着患病的人等死,不禁吧,这案子怎么判?他很为难。

“大人,家里又来人了。”老轿夫向正为手里的案子纠结的张仲景禀报。

“请他们进来。”听报,张仲景心里又敲起了鼓,似乎有些不祥的预感。这几年,家里人千里迢迢来长沙找他,大多是来报告坏消息的。肆虐了数年一直未得到遏制的这场瘟疫吞噬了他们张氏大家族里近百人的性命。

他是他们这个大家族里唯一一个做着这么高官职的人,因此,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家里人都来找他,为的是想从他这里找到办法。办事,他能帮的就帮;可这病,他就有些束手无策了。尽管自己懂些医道,也曾在大堂上为患者看过病,可要遏制住这场瘟疫谈何容易!

果不出所料,来的是堂弟张仲山一个人。堂弟一进门就泪流满面地跪在他面前告诉他:“伯父怕是不行了,昨日昏厥了两次,伯母叫你回去看看。”

张仲景如雷轰顶,差点儿倒在了地上。

“村里人都怎么样?”

“别提啦,每天都有出殡的,几乎家家都死过人。”

张仲景神色凝重,他在犹豫,怎么办?突然,他恨恨地拍了一下书案,斩钉截铁地对堂弟说:“你在这里住一宿,我递上辞呈,明日咱们一块回去。”

“大哥,你真的不干了?不行啊。上回你说不干了,家里人都不同意啊。”堂弟阻拦他。

“你别管了,我自有道理!,回去可别对任何人讲。”

第三天他们二人回到家的时候,张仲景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回到家里的张仲景,料理完了父亲的后事以后,忍受着丧父的巨大伤痛,四处查找医书。他翻遍了所能找到的古代医书,认真学习古人的宝贵经验,仔细揣摩前人对病症的诊断,探究先医施治的原理,领会前人医病的精髓,他还特别注重民间经验,常利用去周围十里八乡行医治病的机会,搜集民间药方。他决心已下,一定拼上性命也要为患者解除痛苦。他足迹遍及周围十里八乡;无论哪里,只要需要,都会出现他的身影。

有一年夏天,湖南一带爆发流行瘟疫,张仲景行医到了那里。在一个村里,有一个老妇人请他给儿子治病。张仲景详细询问病人病情,老妇人告诉他,儿子已经病了三、四天了,头痛发烧,几天解不出大便,肚子胀得受不了,吃了医生开的两付药,发了汗,可就是不见好。张仲景摸了摸病人的脉,觉得脉相急而有力,摸摸他的肚子,发现他下腹隐隐约约有一块一块硬结,根据这些症状,他告诉老妇人说:“你儿子得的是伤寒症,病已经深入到肠胃里了,服发汗药,已经不起作用了,要再用发汗药,汗出得太多,不但对病不利,怕病人的身体会更加虚弱。用凉药通通便,把病泻出去就好了。”

老妇人听了,高兴地说:“先生说的有道理,赶快给我儿子治病吧。”张仲景给病人开了一付药,病人吃了,便通了,烧也退了;他又开了一付药,病人没过几天就能起床下地了。

还有一次,一个人来找到张仲景,告诉他说,他同两个伙计外出做生意,前一天在路上遇上大雨,两个伙计淋病了,请他去看看。

张仲景随那人来到一个伙计家,那伙计告诉他说头痛,浑身发烧,又咳嗽,鼻子不通气,摸摸病人的脉,跳得快而有力,他觉得肯定是患了感冒,就开了一付治疗感冒的药,让他服下发发汗,就好了。又去看另一个伙计。发现这个人与前一个人病症基本一样,也是感冒了,就开了一样的药,也叫他服下药发发汗。

第二天,张仲景再去看病人,不想,第一个病人病减轻了一大半;第二个病人不但没见好,病情反而加重了。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两个病人都是被雨淋感冒了,症状也基本一样;而药方一样,药量相同,结果却反而相反?他仔细回想前日为病人看病的每一个细节,并未发现自己有什么误诊,毛病究竟出在何处呢?可从治疗效果来看,自己肯定忽视了什么,他苦苦思索,终于心里一亮:突然想起两人脉相不同,一个快而有力,无汗;一个比较缓慢,有汗。他断定正是忽视了这些细微差别,造成了误断。虽然同是感冒,也应采取不同方法治疗。于是他给第一个病人开了同样的药,给第二个病人开了另一个方子。结果两人的病都治愈了。

从此以后,张仲景格外仔细体会各种看似相同症状病人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诊断,对症下药,他的医术有了很大提高,他逐渐摸索出了辨证施治的有效方法。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光感冒一种病,他就依据病症细微的差别,分为六个大类八个型别。出汗的归为虚症,不出汗的归于实症。他还总结出,热症病,要用凉药治疗,以达到泻毒退火的自的;寒症病,要用温药,起到调节温热的作用。这样,用药物调节,就可使病人体内阴阳平衡,病症自然就可痊愈了。他把“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更加完善和实用起来。

张仲景还发明了灌肠治病法。在他之前,病人得了便秘(大便秘结成块干硬便不出),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服用泻药。而泻药对于年老或身体虚弱的病人往往会造成体格的损伤,有的甚至瘫痪在床。张仲景想了个办法,把蜂蜜水或猪胆汁用管子从病人的肛门灌进去,蜂蜜和胆汁灌到肠子里,肠子受到刺激,慢慢恢复蠕动,大便得到软化,可以方便便出,病人身体不受影响。

他十分注重总结经验,把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加以认真思考和总结,写成一部书,书名叫《伤寒杂病论》。书中一共记载了专门治疗传染病的三十多个药方、治疗原则三百九十七条,还有治疗各种杂病的方法。这部书经后人整理编成两部书,一部专讲急性传染病及其治疗的叫《伤寒论》;另一部讲各种杂病及其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和饮食卫生知识的,叫《金匮要略》。

张仲景关于“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尊称他为“医圣”。

诗曰;

太守坐大堂,

闻问切又望。

医中称圣手,

为民除病忙。

附录

医生居铺诊疗称“坐堂”源于张仲景

生活于东汉末年战争频仍乱世的张仲景,即便坐着长沙太守的高位也惦念着受瘟疫疾病折磨的百姓。但是,他却因不能够为罹患的百姓解除病痛而犯难。原来,在那种混乱的社会条件下,为了保证统治的稳定,朝廷规定任何官员不得私下同百姓有任何接触;否则,将被严厉治罪。

尽管如此,张仲景为百姓除疾患之念仍旧不泯。他在苦苦思索,寻找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妙招。他决定在官府的大堂上公开为百姓诊病疗疾。这样,既不违反朝廷的规定,又能给百姓看病。

于是,他贴出告示:每月凡逢初一、十五两日,患病的百姓无论何人,都可以直接到太守府的大堂上求医。这就是张仲景首创的医生“坐堂问诊”的来历。

Tags:张仲景   扁鹊   中医   南阳   东汉   长沙   郭旭的测试话题   淋病   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