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滕州:逐渐消失的木杆秤,闪亮的“定盘星”!

网络整理 2019-04-23 最新信息
滕州:逐渐消失的木杆秤,闪亮的“定盘星”!

来源:枣庄政研

木杆秤,相传是鲁班发明的,他依据北斗七星加南斗六星在秤杆上刻13颗星花,定13两为1斤。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他给衡器加“福禄寿”3个星花,定16两为1斤。秤杆上有16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两,每1两都用一个星来表示,俗称“柴秤星”,秤杆上的星记按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三星凑足16个数。第一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

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了。“秤星”的颜色必须为白色或是黄色,不可用黑色,表示用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善良,不要昧良心,不要做黑心的生意人。如果商人给顾客称量货物少给1两,则缺“福”;少给2两,则表示既缺“福”还缺“禄”;少给3两,则“福”“禄”“寿”俱缺。从老秤的刻度反映出不短斤少两这是“信用”,福禄寿三星的警示反映着“信义”,古老的箴言流传至今则是诚信。

滕州:逐渐消失的木杆秤,闪亮的“定盘星”!

秤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是民间必备的衡器。木杆秤早在秦朝度量衡统一标准之时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木杆秤按秤杆长短及秤砣大小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大号杆秤一般可称重150公斤,最小的杆秤多用于中药房抓配中药。

作木杆秤的手艺人,俗称“钉秤匠”。古时侯,钉秤匠是高级手艺人,需要会三种匠人的技能:制秤杆是木工活;打秤刀、秤钩、秤肖是铁艺;制秤盘是钣金。一般成手钉秤匠一天能钉出三五杆秤。

今年54岁的张建风,家住山亭区西集镇西集村,她是滕县羊庄镇蒋行村唐氏木杆秤手工制作第6代传承人,也是唯一的女传承人。

滕州:逐渐消失的木杆秤,闪亮的“定盘星”!

张建风介绍说,木杆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制杆秤是一门精细、经典的手艺,大小工序加起来有三、四十道,每一道都得小心谨慎对待,稍有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一杆承受15公斤的木杆秤要钻将近300个秤孔,这道程序很需耐心,稍有疏忽就会戳穿木杆而前功尽弃。打好木杆秤的秤孔,再将细铜丝插入称孔中,剪断,锉平,便留下了一个个星点。几百个秤孔,当然要几百次穿插、剪断、锉平。用锤子敲打铜丝后,突出的铜丝就陷入了秤杆的称孔里。

滕州:逐渐消失的木杆秤,闪亮的“定盘星”!

张建风制秤用材考究、技艺精湛、工艺完美,一秤一景致,每一杆秤都堪称艺术品,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多种价值特征。她继承父业,一干就是40年,做秤10万有余,代表性作品有:200kg木杆钩秤;10kg盘秤;250g戥秤。

滕州:逐渐消失的木杆秤,闪亮的“定盘星”!

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电子秤已经大行其道,商人刚把商品放在称盘上,便立即冒出一串红色的字体,重量、单价、金额,一目了然。而在小街小巷里的蔬菜摊上,和村民的家庭中偶尔才能撞见木杆秤略显黯淡的身影。也许有一天,木杆秤不再会是计量的工具,而成为公平、信誉的象征,继续在村庄的村民的生活中延续。然而,木杆秤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不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它的辉煌的过去和历史不会被大家遗忘。

本文作者:滕州新媒体(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96325029376871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滕州   手工艺   枣庄   鲁班   秦始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