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励志看朱元璋,入仕读杨士奇:从江西乡村小塾师做到大明首辅(杨士奇害死朱瞻基)

网络整理 2022-04-09 最新信息

励志看朱元璋,入仕读杨士奇:从江西乡村小塾师做到大明首辅

文:姜楠(微信公号读史特约作家)

被誉为“玉质金相,通达国体”明朝首辅杨士奇,在“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皆于建文时入翰林院,历建文、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中入仕最晚(36岁),身世最差(父早亡,母为妾),家境最穷(仅能糊口),但是他厚积薄发,历经五朝,在明朝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屹立不倒,从漂泊江湖的小塾师,成为了大明执政最久的首辅。

出身坎坷 母亲曾为人妾

士奇生于1365年,寡母陈氏带着1岁的他改嫁江西德安一个叫罗性的官员为妾,罗性相当于德安分管司法、财政的副市长。 5、6岁那年春节,罗家准备岁终祀礼,弟兄们集合去家庙拜祭先人,父亲独把士奇留家里,小孩虽然年幼,却早慧敏感,缠着母亲问出了实情。

原来士奇本姓杨,家住泰和,也是仕宦人家,爷爷做过元末翰林待诏,父亲是个读书人,战乱年间早逝,母亲随舅舅安排,嫁到罗家为妾,从此士奇改姓罗。

某天继父罗性发现,士奇在一间空屋里,对着简陋神台上摆贡的小泥偶,磕头祝祷,一个孩童自己张罗了的祭礼,让继父可笑又感动。

罗性是器宇洪量的君子,他欣赏小士奇的志气,放他恢复本姓,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对母子俩愈加照拂。罗性学识渊博,弟子众多,经他提携,科举入仕,重振家族,指日可待。

这时命运开了一个玩笑。

两年后,罗性开罪了同郡官吏,被诬后充军西安,后客死他乡。当时妾室地位低,在罗家失去了保护者,母子俩无奈返乡,老家祖产已被两个不成器的叔叔典卖殆尽,母子俩糊口都是问题,科举已成妄想。

励志看朱元璋,入仕读杨士奇:从江西乡村小塾师做到大明首辅

发奋读书 在周围郡县小有名气

士奇自传《东里文集》介绍这段艰难岁月,孤儿寡母连粥都喝不起,八九岁的年纪要干井里取水、躬操杵臼这些重活,胡同儿童追逐嬉戏变成了无可奈何的稳重。邻居县隶同情他们,想带他去打工,被母亲婉拒。没有童年的孩子只有发奋读书一途,买不起书,就去讨借教材,抄写送回,不学咬文嚼字的酸腐文章,学诗、书、礼、乐《六经》,东汉、西汉诏令,这些实打实的从龙之术。

士奇每日手不释卷,不闻窗外,无一日废学业、怠长进!

15岁他作为乡村塾师外出谋生,在碧溪、沙村教书,也曾游历到章贡琴江县和江夏,“飘零江湖二十年,泛舟江赣夜无眠,转眼已是白头客,不知前路何处春”。期间多方搜集父祖手迹,虽浮光片羽,都无比珍视的收藏,漏夜反复翻看,成了暗夜里支撑下去的信仰。

在平凡枯燥的生活里,梦想渐行渐远,当年那个梦,或许再也遥不可及。

转机到来 遇贵人提携

士奇因学问出众,逐渐在吉安府小有名气。永乐政局趋于稳定,政府急需人才,朝廷放宽招才渠道,除科举正途,还有乡举、明经、贡生,以及官员举荐,士奇期间多次被召唤到县教育局任职。

36岁那年,终于遇到两位贵人,柳暗花明。

一位是巡视到江西的翰林院修撰王叔英,叔英以有“治史”之才,推荐士奇进南京翰林院,参与《太祖实录》编写,“朝为闲散客,暮登天子门”,自此由一个民办教师成为国家公务员。

一位是吏部尚书张紞(dan),吏部对这群来自民间的四海儒生进行了策论考试,当张紞看到士奇的卷子,惊呼:“这不应该是一个酸腐儒生所写”,将他从群儒中简拔而出,评为第一,朝廷授予他吴王府属官的虚职,正式踏入仕途,后来两位贵人都死于朱棣斩杀建文帝朝臣的“壬午之变”,士奇多方搜集王叔英的流落文章不可得,遂成遗憾。

每人都有自己时区,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励志看朱元璋,入仕读杨士奇:从江西乡村小塾师做到大明首辅

奏对有方 获成祖赏识

成祖朱棣严厉威重且睿智,臣子奏对往往不趁其心。士奇多年浮在基层,当过教师,口才绝佳,反应迅速正确,看问题接地气精准,成祖很是欣赏,于是被提拔到内阁任机要秘书,一路飙升,5年提6级,除2次短暂入狱以外,屹立不倒,可算是罕见的顺风顺水。

成祖征蒙期间,士奇、蹇义被安插到太子身边,名义辅助监国,实则监督,(“迎驾事件”东宫臣子多下狱,杨溥都在狱中读书十年,独杨士奇“旬日而释”)。

相处岁月里,士奇被太子的温和儒善、从善如流打动,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子党”,太子体胖、腿残,从小不被父王所喜,与幼年失父的士奇情感经历相通,永乐那段黑暗岁月里,君臣互持,培养出深厚情谊。

当成祖决心不废太子后,才日益察觉曾经最宠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仍然庆父之心不死,顽固的想当太子,于是召士奇、蹇义来,有了段载入史册著名的问话:“你们知道汉王不法的事情吗?”

忠厚老实的蹇义不发一言,他和士奇虽然心向太子,但是前任首辅解缙荐立太子,攻击汉王僭越,被汉王构陷,活埋在了诏狱的雪堆里,死状凄惨,谁敢再言汉王是非。

士奇看准时机已到,他既有为太子张目的勇气,也有保全自身的艺术。

“我俩辅助太子,汉王有啥不法的事情,人家也不敢告诉我们”,疏不间亲,省的皇帝秋后算账。

但是“您刚说要迁都北京,汉王立即要求留守南京,里面恐怕有深意,请您留意”。成祖当年北京发兵“靖难”,三年取南京,强夺了侄子天下,汉王这是打算活学活用呀!

成祖默默良久,过几日,尽查汉王不法事,强行打发他就藩山东,去德州吃扒鸡吧,皇位别想了。

“三杨”中杨荣曾经说过:“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灾祸,我不做这种事。”

向上级提意见,注意分寸讲究艺术,进能善听善用固然很好,退也能给彼此留条路,避免任何感情用事,才能得到赏识和尊重。

读书有方 多能裨益于政事

杨士奇熟悉典故,多能活学活用,如太子喜欢王汝玉的诗,士奇教育他:“这些是末流小技,应该多学六经,有空看看两汉诏令。”诏令之美莫过汉唐,那些行政令和仪式令背熟了,遇事比百度还方便呢,太子虚心接受,并改正。

朱棣打下越南作行省,当地人不服,履降复叛,明朝多次镇压,军费开支巨大,实为鸡肋。刚好当地一个贵族起义,要求承认他的统治地位,宣宗有心借坡下驴,于是召众臣商议。提议用兵镇压的居多,只有杨士奇和杨荣同意放弃,最后士奇用汉朝珠崖事劝服了诸人。珠崖即海南岛东北部,汉时收为国土,离内陆远,汉官吏肆意欺压当地土著。汉宫庭女子多用假发装饰发髻,而珠崖土著妇女头发长而美,汉官们打起了恶毒主意,不少土著女子被残忍剥头皮取发,进贡宫廷,这就是“髡取为髲”事件,当地部族愤怒杀死汉官起义,汉王朝权衡之下,放弃了珠崖郡,在正史上留下佳话。经士奇、杨荣力谏,明朝把越南从行省变成了附属国,年省军费百万。

仁宗太子监国期间,一个叫舒仲成的御史深深触怒了他,继位后,迫不及待想收拾舒仲成。士奇赶紧劝谏,不要让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人自危,并用汉朝卫绾事开导他。当年汉景帝做太子时,曾宴请皇帝近臣,只有京城司令官卫绾装病没去,不给面子的行为,让汉景帝记恨在心里,继位一年多对卫司令不闻不问,有次去皇家园林玩,突然请卫司令同坐,汉景帝说:“你知道为啥有荣幸跟我坐一辆车吗?”卫绾说:“我是个乡下来城里开车的,啥也不懂。”“还装,我当太子那会请你吃饭,你咋不去”卫绾解释说病了,这才冰释前嫌。仁宗于是放过了舒仲成,对士奇的劝诫,仁宗不但能听从,还能举一反三,非常难得。

励志看朱元璋,入仕读杨士奇:从江西乡村小塾师做到大明首辅

辅佐两代帝王 亦师亦友

成祖驾崩,按祖制27日后即可脱丧服。礼部尚书吕震朝议提出,被士奇否决。吕震大怒,朝堂上厉声斥责士奇。第二日上朝,大臣们发现,只有皇帝和英国公张辅、士奇三人还穿着丧服。

士奇知道,仁宗心肠柔善重情谊,父丧伤痛不止,不愿脱去丧服,也不愿臣子讨论这个话题,士奇幼年私设神台祭祀先人,也曾伤心不止,君臣心意相通,所行相契合。

礼部尚书吕震智商极高、才能过人,但为人阴毒,传说他害人之前,独坐办公室,手指不停刮眉毛,这时候下属们都害怕躲着他,江西人尹昌隆不吃这套,这位新上任的礼部二把手,两次闯入汇报工作,被吕震叱骂出,转而直接向太子汇报,得到指令后实施,可惹恼了吕震,他向朱棣奏疏暗示说尹昌隆依附太子,结党乱政。于是尹昌隆被投进诏狱,幸运很快蒙大赦而出,回来上班,吕震像什么都没发生,对他温言抚慰,转头就借着谷王谋反事,又牵连他为同谋,下狱论死,全族被牵连。尹昌隆死的极惨,吕震为人阴毒若此,仁宗当国多年,为士奇担心。

毒蛇永远不觉得自己有毒,坏人永远觉得自己很委屈,遇到这种人,躲着为好。

又有藩司进贡马匹,党附吕震的尚书李庆提议当交通工具免费发给进京述职的官员,向他们收缴生下来的小马驹就可以了。士奇立即驳回,国家养士尊士,意树榜样,不是给你们养马的。但是仁宗罕见的没有表态,士奇不断进谏,都石沉大海。

过了一阵子,仁宗在思善门召见他,“你以为我真忘了,吕震、李庆他们不喜欢你,我怕你被孤立,怕你被他们所害,所以不想因为你谏言才罢免这件事。”现在好了,仁宗拿出一份陕西按察使关于养马不方便的奏折,可以假托他的提议来实施。

观史书,士奇和仁宗君臣感情之深,相遇之深,世所罕见。

仁宗临终前,召士奇写遗诏,把士奇作为内阁中最重要的臣子留给了儿子宣宗。宣宗即位后对士奇愈加倚重,《明史》记载,某日初冬傍晚,宣宗只带了几个太监,猝然莅临士奇府邸,士奇慌忙接驾,叩头责问:“什么事不能明天上朝说,让你放松警惕,轻视自己的安危”,宣宗说:“突然想跟您说句话,就来了。”如父兄之情深若此。

Tags:明史   士奇   六经   东里文集   仁宗   杨荣   杨士奇   汉景帝   太祖实录   汉王   成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