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老子在《道德经》中如何解释“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的意思是什么动物)

网络整理 2022-04-29 最新信息

本文由学国学网(lexueguoxue)首发

大家看道德经,发现有的章节写着:有生于无。有的章节则写着:有无相生。于是乎,大家就产生了矛盾,争议倍起。

那么,在老子看来,什么是无,什么是有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如何解释“无中生有”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在那样一个人类心智渐开的时代,老子就有了对世界本源问题的透彻理解。

“道”和“有、无”可谓是本体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

《道德经》全书“有”字出现约83次,“无”字出现约100次,多数为平常意义的。而有些,则有独特的深刻含义,极具难以识得真面的玄奥性。

由于中国汉字易生歧义,不同的断句方式,常常会有不同的解释。历来研究者见仁见智,却摸不准它们的真义。

老子在《道德经》中如何解释“无中生有”

“无”和“有”的特指性

“无”的繁体字“無”,《说文解字》中,無释为“亡也”。亡,释为“逃也”。逃走了,就是没有了。

对简体字“无”,《说文》释为“无通于元”。对“元”释为“始也”。“始”,没有特指性。

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有始,其“始”,可能是“无”,如天地之始;也可能是“有”,如动植物之始。

“无”在后世的应用中,几乎完全等同于“没有”,如无名、无妄、无忧、无声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老子在《道德经》中如何解释“无中生有”

“无”,是什么?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惚恍”是什么样子呢?就是一种似有非有、似无非无的状况。难以言说,难以描状。所以老子说“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按伽莫夫“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有物质都集中到一点,这个点叫做“奇点”,有极高的温度,温度又极度升高,发生了大爆炸。

这“奇点”之说,与老子“混而为一”之说,何其相似。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复归于无物”的“无”,其特指性是十分明显的。

在宇宙生成之前,太空是浩渺无垠的,对于这种“浩渺无垠”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个“大”,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外在形态,而“道”是其“内质”,就是老子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物”。这个“物”,就是混合而成的许多基本粒子。

老子对宇宙生成之前的“无”和“道”的描述和结论,与“大爆炸”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毫不含糊地在其书的开篇就这么肯定地说。这个“无”,可以说是“道”的代名词。

“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有”指的什么呢?

特指“天地”。宇宙形成之后,有形有质的万物,都是在天地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当然天地这个大“有”就是“万物之母”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如何解释“无中生有”

“有无相生”的特定性

“有无相生”,老子是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原理、普遍规律提出来的。

按照逻辑推理,“无”是绝对生不出有形质的“有”,但老子却毫不含糊地说“有无相生”,就是说有能生无,无能生有。

在这里,老子所说的“无”应该是指人类肉眼看不见的“无”,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毕竟在2500年前,人类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健全。老子只能用“无”来代替了。

至于“有”,则很好理解了,存在即为有。

老子在《道德经》中如何解释“无中生有”

“有”与“无”的关系

“无”和“有”是互相依存的,名分不同,实质都是存在,都是有,都是“道”的性能、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

因此,对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它是有特定内涵的。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偎,不可缺一。

我不是尚书

无即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在《道德经》中如何解释“无中生有”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Tags:道德经   混而为一   无物之象   说文   有无相生   大爆炸   说文解字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