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项梁决定杀殷通,不是一个简单的冲动行为(项羽杀殷通)

网络整理 2022-05-01 最新信息

项梁决定杀殷通,不是一个简单的冲动行为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朝统治者非常震惊,也非常恐慌,赶紧向全国通报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并要求各郡县做好抵抗起义军的准备。会稽郡也收到了相关的通报。

会稽郡的郡守叫殷通,这个人还是很有头脑的,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他认真分析了自己掌握的信息后,发现情况不妙。

第一,他感到秦朝的统治恐怕保不住了。

因为起义军的影响力太大,发展也异常迅速,局势已经很难控制。按照《资治通鉴》对当时情况的描述:“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也就是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如果按照几千人为单位计算,天下的起义军太多了,简直难以统计,这足以说明起义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

第二,他感到自己的小命也快要保不住了。

史书对此做了如下记载:“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就是说,许多郡县的老百姓都苦于秦朝严酷的刑法,争相起义,而起义之后,首先就是杀掉县官和郡守。现在会稽郡之所以还没有起义队伍,是因为老百姓还不知道消息,一旦知道了起义的消息,估计比别的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这个郡守的小命也够戗。

想到这里,这位会稽郡守不寒而栗,不知道如何是好。考虑来考虑去,殷通认为,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趁机起义,混到起义队伍中,既能保全自己,也可以谋个一官半职。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殷通首先想到了一个人,准备和他商量一下。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项梁。

起兵反秦,那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何况殷通又是郡守,如果让人告了密,结果之惨可想而知。他为什么会把这样一件绝密的事告诉项梁呢?

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殷通早就洞察到项梁与项羽有反秦之心。

项梁和项羽在吴中期间一直在做反秦的准备,私下拉拢了不少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殷通作为一郡之首,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再加上项梁和项羽这样特殊的家族背景,一分析就很清楚了。

但是,殷通觉得,项羽和项梁都是当地的小名人,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好轻易动手。再加上自己和项梁有一定的交情,平常也没有少得项梁的好处,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同时,项梁的行为又没有造成事实上的社会危害,上级也没有追查。所以,殷通对项羽和项梁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他决定要起义反秦时,他就觉得,项梁和项羽应该是自己首选的起义伙伴,并且认定,项梁和项羽应该会支持自己,最起码不会告发自己。

二是殷通需要项梁和项羽在军事上的帮助。

殷通虽然是郡守,有掌管地方军的兵权,但是,他本人并不是能够带兵打仗的战将。起义最需要的是军事人才。项家历代为楚将,懂兵法,是殷通起义最需要的军事人才。殷通见到项梁时,把这点说得很清楚:“欲使公及桓楚为将。”我殷通起兵反秦,想请你项梁和桓楚为大将。因此,对殷通而言,如果有了项梁和项羽的帮助,起义军无异于虎添双翼。

三是殷通想借用项梁和项羽的社会影响力。

项梁和项羽在官方的影响力尽管不如殷通,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比殷通大得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多年的苦心经营,在地方形形色色的朋友很多,形成了一般庞大的“暗势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特殊的家族背景,他们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这一点在社会上有很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大将项燕虽然战死了,但是,楚国人对项燕仍然是念念不忘,充满了敬仰之情。《汉书》有这样一句话,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书中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意思是说,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功劳很大,对士卒也非常同情和厚爱,所以楚国人都很爱戴他,对他的战死也非常同情。

殷通认为,项梁和项羽有这样的家族背景,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自己起兵反秦在民间的影响力就会空前提高,也会获得更大范围内的支持。其实,不仅是殷通,即使是陈胜和吴广起义的过程中,都假借过项燕的名义。

基于上面这些考虑,殷通就把项梁找来,并将陈胜、吴广起义的情况以及天下的形势给项梁讲了一个清清楚楚。项梁一听大吃一惊。虽然之前有一点小道消息,但是没有想到这些小道消息竟然是真的,并且形势如此严重。

当殷通联合项梁和项羽反秦的时候,他们叔侄二人趁势起兵,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杀死了这个反秦同盟,那么项梁和项羽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呢?

项梁虽然表面上装得很震惊,其实心里非常高兴。对项梁来说,等这一天等得胡子都白了,而自己的侄子项羽也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当郡守殷通表明态度,希望项梁能与自己共同起兵反秦时,项梁毫不犹豫,当即便满口答应了郡守的要求。项梁对郡守说:大人,一切都听你的,我项梁和我的侄子项羽愿效犬马之劳,你就吩咐吧。

项梁嘴上虽然这么说,表面也显得比较平静,但是此时的项梁,内心却像开了锅一样,他的脑袋就像高速计算机一样,反复地衡量着各种利弊得失,谋划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经过一番思索,他做出了一个超乎常人的大胆决定,诛杀郡守,和项羽单独挑头,自己干。

决心下定之后,项梁就和殷通讲了,你不是还找另外一位高人桓楚做将军吗?据我所知,桓楚目前隐藏在山泽之中,一般人还真找不到他,但是,我的侄子项羽与桓楚交情甚厚,我想他应该知道桓楚在什么地方。现在,项羽就在屋外,请大人等一下,我出去问一下项羽,与他商量一下请桓楚的事情。

郡守说,那你赶快去问问吧。于是,项梁就出来了。

见到项羽后,项梁简单地和项羽交代了一下刚才从殷通那里听来的消息,并且说,现在时间紧急,我不便与你?说,你要听我招呼,等会儿让你进去的时候,看我的眼色,斩杀郡守。项羽说,叔叔放心,没问题,你说咋干就咋干。

安排完毕,项梁重新回到房中和郡守说,我刚才问项羽了,他说他知道桓楚在什么地方。但是,因为现在秦朝在通缉桓楚,空口无凭,担心桓楚不会相信,因此,希望你能够给项羽授命,并出具相应的凭据,桓楚才会相信。郡守说,那好办,就让项羽进来吧,我和他说。

于是,项羽走进房中,见过郡守。行礼完毕,郡守正准备给项羽布置任务,这个时候,项梁说话了,可以动手了。听到叔叔的命令,项羽毫不犹豫地拔出长剑,一剑?下了殷通的头颅。

项梁提着殷通的头颅,佩带着殷通的大印走出屋外,郡守府上下顿时一片哗然,府中亲兵卫队几百人一下子围了上来。

面对这种情况,项羽舞动长剑,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亲卫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斩杀了百十人。项羽可谓是出手狠辣,行动迅捷。正如《史记》所记载的,面对项羽的这种威猛,“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郡守府上下所有人都吓傻了,全部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项梁和项羽迅速地控制了郡守府。

拿下郡守府之后,项梁招呼自己的亲朋故旧,正式宣布起兵反秦。

郡守府这一战是项羽走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战,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却可以看出项羽反秦的决心,战斗的勇气,彪悍的性格。

关于项梁和项羽杀郡守殷通起兵反秦这件事,整个过程尽管非常简单。但是,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有些东西很难理解,细分析起来,至少有三点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一是诛杀好友,是为不仁。

人家殷通把你项梁和项羽当朋友,才把这样的机密大事和你们商量,你却趁机杀了人家自己干,这是不仁之举。何况当时,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天下的形势,都是殷通告诉项梁的,否则项梁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应该感谢殷通才对。

二是诛杀同道,是为不义。

如果说项梁与项羽反秦,殷通反对,可以杀他。但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殷通也要起兵反秦,和项梁与项羽的人生目标一致了,可谓是同道之人。你们如果不愿意和殷通干,自己干也可以,也不应该杀人家。诛杀了殷通,相当于杀了同道之人,是不义之举。

三是直面风险,是为不智。

殷通是郡守,是当地的一把手,他说了算,手里有兵、有将、有粮,并且有一定的号召力。项梁和项羽如果跟随殷通起兵,风险小,收益大。如果杀了郡守,凭项梁和项羽两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力,控制局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在郡守府里杀人,风险更是大大增加,能不能走出郡守府都是一件有疑问的事。

这三点疑问,只是一种常规的思维,是一般人分析问题的角度。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成就大的人必须要有三种基本的品德和素质,我称之为三大:即大信念、大勇气、大战略。唯唯诺诺、瞻前顾后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首先,何谓大信念?大信念就是立场鲜明,态度坚定。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原则,没有立场。对项梁和项羽来说,他们对秦朝有着?亲和亡国之恨。所以,在项梁和项羽的内心深处,郡守殷通再怎样与自己交往,也不过是秦朝的旧臣。他们与殷通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要在吴中立住脚,不可能没有殷通这把高层次的保护伞。但是,当革命的暴风雨来临的那一刻,项梁和项羽不可能把一个秦朝的旧臣当作自己的同道中人。在项梁和项羽的心中,殷通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阶级,一切秦朝的旧势力都是他们革命的对象。当然,殷通也包括在内。

其次,什么叫大勇气?就是要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要有胆量。

项羽和项梁作为郡守殷?的朋友,郡守府也不可能少来,他们对郡守府的防守情况应该是有一定了解。在郡守府里杀殷通起兵尽管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奋力一搏应该会取得胜利。

这就叫勇气,敢于直面风险。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做事情,如果说把一切因素都考虑周到了,并且有十足的把握再去做,那么,他可能一辈子什么都做不了。他们的这一举动恰恰也说明,项羽和项梁誓死一搏的冒险性格。后来,项羽之所以能够取得破釜沉舟的战争奇迹,也与这种性格有着重要关系。

第三,什么叫大战略?所谓大战略,就是说一个人要站在全局来分析问题,要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问题,进行决策。

项梁决定杀殷通,不是一个简单的冲动行为,而是他在短时间内深思熟虑的结果,也反映了项梁和项羽有一定战略判断力。

一、杀殷通可以收获民心。

殷通作为一郡之首,其实就是秦朝暴政的具体执行者,是老百姓痛恨的对象。项梁和项羽平常和郡守交往很多,老百姓看在眼里,尽管内心并没有把殷通当朋友,但老百姓不知道里面的奥妙。如果不杀殷通,就会误以为和殷通是沆瀣一气,就会失去民心。杀殷通实际上是给当地的百姓出了口气,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样一来,当地的百姓就更加拥护自己?

二、杀殷通可以最大程度地放大项氏家族的社会影响力。

项家是楚国的名将,也是当年抗击秦始皇的主要力量,在六国之中有着良好的影响和光辉的形象。如果项梁和项羽跟在殷通屁股后面起义,天下人会笑话他们项家的勇气,怀疑他们革命的决心,楚国人会异常愤怒。而现在,项梁和项羽以无与伦比的勇气,以坚强的决心,杀死了会稽郡守,独立地举起了起兵反秦的大旗,这对天下人,特别是楚国人将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和项梁将会获得更大的支持。

三、杀殷通可以先声夺人。

当时的天下,可以用一堆干柴?形容。只要起义的火星点着,就会燃起熊熊烈火。秦朝的暴政,想起兵反秦的人很多。谁先树起起义的大旗,谁就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起兵越早效果越好。项梁看到,会稽郡还没有人起兵,如果率先起兵,就会占领战略制高点,就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面对这种情况,项梁怎么可能会落在殷通后面,让这个想投机的秦朝旧臣先树立起反秦的大旗呢?

一切如预想的那样,项梁和项羽斩杀郡守,起兵反秦的起义之举,其影响力迅速扩展开来,各路起义军纷纷来投,起义军很快就壮大起来。如果他们跟在殷通后面起义,绝对不会形成这样大的社会影响力。

摘自《李清泉解读英雄项羽》

Tags:殷通   汉书   陈胜   项梁   资治通鉴   项羽   会稽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