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一问三不知指哪三不知 ABCD时间地点)

网络整理 2022-05-17 最新信息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我知道,我这样写,容易挨揍。在决定写这篇文章前,我已经开始“锻炼身体,保卫自己;多吃肥肉,防止挨揍”了,做足了准备。

列位看官,我要说的惊世骇俗之语就是:差一步,薛宝钗就成了傅秋芳,悬之又悬。

你们肯定不服气我这样说,已经准备做喷子来喷我了。请看官们先稍安勿躁,容我细细道来。诸位看在不在理,再决定是严惩不贷还是宽大处理。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傅秋芳,《红楼梦》中著名的大龄剩女。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因此连忙让进来。那傅试原是爆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易许人,所以耽误至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

第三十五回

我们画一下重点:首先,跟现代不同,古代女生适婚年龄要求非常苛刻,二十三岁就要封神为现在的“黄金圣斗士”;其次,傅秋芳嫁不出去,不是因为她不够好,仅是因为家里门第根基的浅薄,才弄得如此不上不下的。


其实薛宝钗又如何不是如此的境遇呢?士农工商,商居末,是最贱之业。古代讲究门当户对。正经的清流勋贵,是看不起商户出身的。虽说薛家是皇商,及至薛宝钗长成,是“呆霸王”薛蟠当家,已非当年紫薇舍人的气象了。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书中第一次薛宝钗出场,是在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说薛蟠“年方十有五岁”,薛宝钗“比薛蟠小两岁”。薛宝钗十三岁的时候,家道已经开始中落。还是在这一回,书中是这么说的: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薛姨妈这个节骨眼带子女进京,主要是三个目的:其一是送薛宝钗待选才人赞善,陪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其二说是望亲,也有投靠的意思;其三是入部算旧账,再计新支。但是已经是:

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

靠刷脸,又能支持几何呢?


起初,薛姨妈并没有打算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原是想女儿进宫,扶持家里。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误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从王熙凤嘴里得知,薛宝钗:

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此时薛宝钗还没住进大观园呢。住进大观园后,贾宝玉写了春夏秋冬四首“即事诗”,时光怎么也得过了约有一年吧,薛宝钗也快十六岁了,贾宝玉才十二三岁(见二十三回)。这样算下来,薛宝钗至少比贾宝玉大三岁吧。


虽然第八回金莺微露意,那时薛宝钗刚进京不久,还处在待选之时;但到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前后,薛姨妈开始和王夫人提“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方可结为婚姻”,说明薛宝钗选侍那件事,已经凉凉了,也间接说明薛家的祖荫渐渐消逝。


那个时候,正经的公侯小姐史湘云已经“眼见有婆婆了”(见三十一回)。这么算算,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林黛玉比史湘云大,那么史湘云起码比薛宝钗小四五岁,可她的终身大事已经解决了。薛宝钗的婚事,论理儿,也该操心起来了。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娶一个商户侄女,对于古代的达官贵人来讲,好说不好听。当然,泼天富贵,又另当别论,所以县伯王公之女嫁给了紫薇舍人之子(薛宝琴是先下手为强,定的娃娃亲)。


但是,对一个走下坡路、还有一个“猪队友”薛蟠的薛家,值不值得豪门贵族不要脸,就有待商榷了。真要让薛宝钗嫁入像秦钟家这样的“寒门薄宦”,又实在有些委屈。


薛姨妈此时提起“金玉良缘”,未尝不是也存在一段心事。毕竟“人物儿、门第、根基、家私”,都是上上之选。薛宝钗殷勤相访、好言相劝,或许也有几分“养成”的意思,否则“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薛宝钗,偏对贾宝玉有恁样的话。


薛蟠在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气头上的话: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虽说大半混账,也拆三分台。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列位看官,你们先别和我急眼 [作者注:东北话,发怒],说什么就算没有家世背景,单得薛宝钗这样一个又美艳又识大体的媳妇儿,也值了。曹雪芹先生在第二回曾赋诗云: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咱们是局外人,自然旁观者清;可那书中的人,却是当局者迷。傅秋芳,也不赖,不还搁那儿剩着呢吗。


现实却是,在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福 痴情女情重愈痴情”,张道士跟贾母提贾宝玉的婚事,贾母回答说: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还让张道士帮打听:

“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

贾宝玉十二三岁年纪是小,可是薛宝钗到了该订婚年纪了。订婚又不是娶亲,与早不早娶无关,订不订的对贾宝玉也没什么妨碍。但人家贾母压根没往她这儿想,还在那儿抱怨贾宝玉和林黛玉:

“不是冤家不聚头。”

女大三,抱金砖,薛宝钗这个时候,年方十六,还是等得起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到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林黛玉叹:

“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林黛玉都长到十五岁了,薛宝钗少说也有十九岁了,正处在了不尴不尬的年龄段上。按说若贾母、王夫人的意见是统一的,都相中薛宝钗,正经就应该将薛宝钗定下来了;若意见不统一,元春的“懿旨”也到该下的时候了。要不要,该给个准话儿了。没道理总这么白吊着人家姑娘。


偏偏这个时候,贾母让薛宝琴横插一杠子(见五十回)。说明宝二奶奶这个位置,可以不是黛玉的,也同样可以不是宝钗的。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照着这种情况,薛姨妈也该早替女儿做打算了。贾宝玉这边很可能就“抓瞎” [作者注:“抓瞎”是不成功的意思] 了,薛宝钗再蹉跎就离“剩女”不远了。


到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又是一年春回日,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又都大了一岁。薛宝钗眼见二十岁了,她的婚姻还没定下来。否则薛姨妈不会说出:

“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这个时候,薛姨妈也明显察觉出来,贾母更偏重把林黛玉和贾宝玉凑一对儿,才来个顺水人情,说什么:

“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连小厮兴儿都说:

“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下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还都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六十六回

下人们最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如是说,起码有个七八分准头儿。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老太妃薨了;第二件事是贾敬死了。贾家,不独贾宝玉,连迎春和探春在国孝家孝两重孝的情况下,是不能说亲的。这一混,两年多就又过去了。(在第七十六回,贾母跟尤氏提过她公公已死两年多了。)


薛宝钗算算也快二十三了,眼瞅着要步入了傅秋芳的行列。这个时候,和她年纪相当的迎春,和比她小近五岁的探春(探春比黛玉还小,第三十七回提过“林姐夫”)也都有人上门相看了(见七十七回文末)。


薛宝钗是不需要守孝的,且已日渐步入“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再不做定终身大事,贾宝玉这边一旦落空,就真要愁嫁了。而守孝,只是不能成亲,又不是不能订亲,贾府却一直未给薛宝钗个话儿。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古代对女子的择偶年龄的苛刻,可参见《陌上桑》中的“罗敷之夫”。罗敷自己“十五颇有余,二十尚不足”,用现代化说,就是快二十岁了,就只能找“四十专城居”的老公。


这条定律,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比如迎春是贾宝玉的姐姐,这个时候贾宝玉捋顺下来快二十岁了(七十八回也有间接证据,贾兰是十三,贾环大两岁,是十五,贾环和贾宝玉之间还隔着探春,算下来贾宝玉也差不多这个岁数),迎春也过了二十岁,只能嫁给“年纪未满三十……因未有室”的孙绍祖。


孙绍祖眼瞅着要三十岁了,还没娶过亲,这一听,就是有猫腻的样子。后来果然证明这就是头中山狼。


薛宝钗到此时,也没啥更好的选择,正式变成了老大难。而贾宝玉虽然到了适婚年纪,婚事却总未见提起。薛宝钗也不好继续这么吊着,也要为自己做打算了。


她从贾府搬走时,从她和王夫人聊天中来看,贾府人只是从亲戚的情分挽留。而她则划清了亲戚之间的暧昧,说了一篇子的话(详见第七十八回,段落太长,不再赘述),说得入情入理的,王熙凤听了都说:

“这话竟是,不必强她了。”

王夫人也无话可答了。这个时候,薛宝钗或许早已心灰意冷。而从薛宝钗对王夫人说:

“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家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可知,贾府和薛府俱已落败。然而贾府是老牌勋贵,又有贵妃在宫里。树的影,人的名,没钱,还留个架子在。而薛家,商人,没了钱,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薛宝钗的境地,是越发的尴尬了。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作为一个红迷,我最不解的——可能也有红迷和我一样不解——是七十八回前,除了贵妃的赏赐,没有一点点要定薛宝钗为宝二奶奶的征兆。


那时候薛家,还勉强过得去呢,联姻或有好处。但凡有这个念头,也不至于让薛宝钗不尴不尬,混到傅秋芳的地步。贾母也不表态,贵妃也没赐婚,薛宝钗只能避嫌搬出去了。七十八回后,这个联姻越发不见优势。


然而后四十回,十分突兀地变了风向,对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是极力认同的。贾母甚至为了结亲,连自己的亲外孙女的性命都不顾了,实在匪夷所思。


现在懂得慧眼识珠,发掘无人问津的宝藏,薛宝钗也不是今天才这么好的,那早干啥去了。若贾母真如此中意薛宝钗,不应该先下手为强吗?若贵妃能定这场姻缘的乾坤,不早该下旨一锤定音?


薛宝钗结婚的时候,都二十三四岁了。正常来讲,早已错过了最佳适婚年纪。谁能保证她一定会蹉跎至今呢?谁又能断定中间不会再出现个薛宝琴呢?


若即斩林黛玉的情丝,早安薛宝钗的芳心,诸事皆定,林黛玉和贾宝玉只能学会认命。那他们两个,或不至于因情根深种,一个死去,一个出家,剩下一个薛宝钗,凄凉半生。


我这么说,不是说推断后四十回一定是选择林黛玉。其实贾宝玉的选择,从来不是非此即彼。就算为了钱,也可以有如傅试那类的暴发户,为了地位名望上赶子巴结的。要联姻,也不一定非是落魄了的薛家。

趣论薛宝钗的尴尬

还有一个不解在于,第一百二十回,贾宝玉出家后,王夫人有一段心里独白:

宝钗小的时候更是廉静寡欲极爱素淡的,他所以才有这个事儿,想人生在世真有一定数的。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模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不想宝玉这样一个人,红尘中福分竟没有一点儿。

只觉得,这个婆婆太体谅儿媳妇了。既然觉得是薛宝钗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格,那贾宝玉的出家,是因为她不旺夫呀。可是王夫人不仅没有迁怒,还十分地体谅,觉得是儿子没福气。有点不能接受。


我觉得任何一个母亲,不会因为有了个端庄大气、懂事听话的儿媳妇,就会释怀失去儿子的悲哀。当然,从讲理这个角度来讲,王夫人是无可厚非的;理性上来讲,也确实不该归罪于薛宝钗。但是家是讲爱的地方,感性上能否如此豁达,有待商榷。


大概因为有存疑和不通的地方,所以红迷们才不愿意接受后四十回是原著。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猜测,或许贾宝玉先娶了林黛玉。毕竟从第五十七回,贾宝玉的表现来看,只是一个玩笑话,就差点没送了他性命,若真不让他娶林黛玉,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步呢。后四十回贾宝玉失玉糊涂的时候,也是一提林黛玉就清明了。


还有人说,“林黛玉”是“林代玉”,能代替贾宝玉视为命根子的那块玉。听到林黛玉的死,贾宝玉甚至黄泉路上走了一遭。对王夫人做母亲的来讲,得一个如意的儿媳妇和儿子性命比,或许她不甘以后,还会咬牙切齿地选择儿子的命,所以就成全了宝黛。


但是林黛玉的身体,也是支持不了多久了。一次风寒,或难产,就足以让她死掉。而薛宝钗眼见着年纪这么大了,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了,给贾宝玉做个续弦,也未可知。


列位看官,到此,我就聒噪完了,现在已经脚底抹油——开溜,拜拜了您。

Tags:薛宝钗   贾宝玉   薛蟠   薛姨妈   薛宝琴   林黛玉   史湘云   贾母   曹雪芹   马伊琍文章离婚   选侍   不完美妈妈   王熙凤   红楼梦   京都   知识改变生活   门当户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