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网络整理 2019-06-08 最新信息

成吉思汗及其开创的蒙元王朝在世界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民族起源、元朝历代帝王陵寝的位置一直是中国史、世界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和千古之谜。但在中国考古界,有一个说来较为尴尬的现实,就是先后成立了多支蒙元皇陵勘测考古队伍,今天你出一个学术研究结果,明天他给出一个“大胆预测”,但都停留在探究和“空想社会主义”阶段,发现蒙元皇陵的消息发布后,着实让人们打了鸡血般兴奋了一阵子,但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没有发现任何一座蒙元皇陵的具体位置,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葬身地更是谜中之谜。在偌大的中华大地上,历代元朝皇帝的陵寝就像是蒸发了一样,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元朝的皇帝是蒙古族人,他们的生死观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大不相同。汉族人死后追求“入土为安”,但蒙古族人的理念却是“回归自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丧葬观念,直接影响了汉蒙对皇陵的选择。蒙古皇帝死后会被送回故土,然后埋在大草原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明朝出版的《草木子》,对蒙古贵族的丧葬仪式记载得较为详细:用圆木两片,凿空其中,做得像人形大小一样,将遗体放入其中,合二为棺。涂刷油漆,待干后,用三道金箍把圆木勒紧箍好。然后,选择一块没有明显地标的土地,掘挖一沟濠将树棺深埋。最后用万马奔跑践踏,便之如平地,播种牧草树木,这样看上去和周围的景致并无区别。等到来年草木既生,则移帐散去。观望此处平展如旧,让人根本想不到这儿埋有陵墓。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蒙古人薄葬,却对其英灵的祭祀非常重视。帝王与平民虽等级悬殊,但是对其灵魂的尊重及崇拜,是传承至今的民族习俗。在埋葬故去的蒙人时,会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一头小骆驼,母骆驼因为悲痛哀嚎,会牢牢记住这个伤心地方。等到第二年祭祖时,让母骆驼带路,母骆驼就能找到下葬的地方。如果母骆驼死了,那就再也没人可以知道先前埋葬的具体位置了。所以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元朝皇帝的陵寝具体葬于哪里。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这种下葬方式,带有深深的蒙古民族习性烙印。元朝建立前,蒙古人讲求薄葬简丧。作为游牧民族,蒙古人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简单实用。特别是在那个疯狂扩张帝国版图的血性年代,害怕仇人掘挖墓葬,丧葬仪式尤为简单。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其生前用过的帐幕中央,祭祀之人围在周遭祈祷哀告。随葬的一般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生者只是希冀死者到了天堂里,仍然有帐幕住,有骏马骑,有肉乳吃。仅此而已。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丧葬习俗受汉文化影响,稍有改变,开始用棺木入葬。而棺木就是一根圆木,剖成两半,把死者安放其内,以三条黄金圈箍之。随葬的器物大多为死者生前喜好的弓箭、刀剑、铠甲之类的武器。而元朝皇帝的葬礼,是不允许汉族官员在场的,也不会在地面上兴建任何建筑,避免深埋地下的墓主被后人打扰。在史志典籍中,对于皇陵埋葬的地点也语焉不祥,极少涉及,不给后世人留下任何“指路牌”之类的暗示。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据《蒙古秘史》记载,公元1227年8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南麓行宫病逝,时年65岁。随后,成吉思汗遗体被车队运往漠北肯特山,如果路上碰见生人,就无情杀掉。到达肯特山后,挖深坑密葬之,用万马踏平,派专门的队伍看守,待来年青草茂盛后,才撤走守陵队伍和陵墓周边被围住的帐篷。民间有一种说法,当时修建成吉思汗帝陵时,征用了25000名民工能匠,墓陵造成后,官府将工匠全部杀死,成了成吉思汗的殉葬品。同样的,杀害民工的千余军人,因知晓陵墓的秘密,回到营地后,又被另一拔军士所杀,最终也享受了集体上天堂游玩的“待遇”。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根据《元史》中《祭祀志》记载,蒙元15位皇帝中有13位皇帝的陵墓,都葬在一个叫“起辇谷”的地方。而起辇谷的具体地点,则一直是个千古之谜。近年来考古学者研究,认为起辇谷很可能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的某个山谷。蒙元皇陵没有封堆,不设墓碑,也没有任何地表建筑,并且残忍地杀掉所有知情人,这就是蒙元皇陵至今没有找到一座的根本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等学者与蒙古国政府达成协议,希望在蒙古国内找到蒙元帝王陵墓,虽然使用了卫星成像、航测、遥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拉网式勘察,但至今都没有重大突破。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清朝虽说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但他们的生死观和墓葬习俗与汉人相似,皇帝驾崩后都会葬入大型皇陵。满清的皇陵分为东陵和西陵,分别坐落在河北遵化与易县。书生认为,它们被盗主要还是归结于清政府后期的腐败无能与当时的军阀混战。自1840年以来,清政府一味割地求和、赔偿巨额白银,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系列的国耻,不仅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汉人那种灭清复明、驱逐鞑虏的思想情绪根深缔固,所以不少人认为盗掘清陵,还觉得是在做好事,是大汉民族的气节使然。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明朝皇陵离京都比较近,且明朝皇陵的宝顶特别大,地宫特别深,建造时布满机关,墓门封死,派有大批军队保护,让盗墓贼无从下手。所以在民国时期,明朝皇陵保存得相对比较好。但满清皇陵就不同了,清东陵除了顺治的孝陵之外,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以及埋在皇后陵中的慈禧陵墓,全部被盗掘。那么,为什么清东陵一而再、再尔三地被人盗挖?书生认为,一是清朝皇陵选址过于偏僻。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离北京市有140公里,离天津市有150公里,离唐山市有100公里。1928年,孙殿英盗掘东陵前,因他的部队是杂牌军,自然不受政府重视,所以不能驻扎在大城市,只能驻扎在小城镇的蓟县。然而谁也没想到,就是因为蓟县的马伸桥镇离清东陵只有不到15公里的路程,所以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就把东陵给盗挖了。由于民国时代军伐混战,你方唱罢他登台,城头变幻大王旗,为了一把龙交椅抢来争去,社会混乱,政治腐败,统治者无暇顾及。后来清东陵又被民间土匪反复盗掘,北洋政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瞎咋呼一阵了事。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民族因素”在作祟。当年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完全没有道德负担。事后他声称自己是大明首辅孙承宗之后,他挖满清陵墓是替祖宗报仇。这种弥天大谎,当时居然还有很多人相信,同情孙殿英,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妥。

为何蒙元皇陵了无踪迹,而满清皇陵却多处被盗?皆因蒙俗回归自然

对于这件事,吃瓜群众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高见,尚祈不吝赐教。

本文作者:史海觅踪(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64260330805709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元朝   蒙古   成吉思汗   世界历史   明朝   骆驼   考古   肯特山   日本   建筑   高能小子终极装备   清朝   忽必烈   六盘山     乌兰巴托   蒙古秘史   易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