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县令嫡女要翻天)

网络整理 2022-04-16 最新信息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官员的退休都是无法避免的。古代的国家是皇帝一个人的,所以皇位是终身制并且是世袭制的。

为皇帝服务的臣子们,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和精力已经没办法在=再为君为国服务时,就会退休。文官退休有一雅称叫作“告老还乡,而“解甲归田”则是对于武将退休的雅称。

那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退休以后会发生什么?他们回到地方的他们,与地方的行政长官——县令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


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

宰相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仲作为“春秋第一相”,是宰相这个职位的起源,这个时期的宰相一般都是士大夫一类的贵族。

关于他们的退休《尚书大传·略说》就有云:“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所以宰相的退休早在周朝就有“致仕”这么一文雅的称呼。

这段话明确表述了宰相致仕的年龄一般在七十左右,古人寿命不长,“人到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退休的宰相们,选择落叶归根“老于乡里”。

这一时期贵族们的告老还乡之地一般是自己的封地,根据分封制,宰相们在自己的封地里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的。

所以类似于县令之类的地方官都是宰相自己任命的,这些地方行政官员虽然遵循的是国法,食君之禄,但从根本上说就是退休宰相的“打工人”,根本不可能来管自己的老板。

这种现象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度,地方行政长官由中央统一任命以后,地方行政长官——县令的权力才真正被提上来。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


可是,秦经二世而亡,关于致仕这一需要国家长久才能体现出来的现象,只有到国祚绵延四百多年的两汉来讨论了。

汉代把丞相和太尉以及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丞相权利被分,对于官员致仕有了新的规定,对于致仕以后的封赏也有了一些改变。

在致仕条件上,虽然规定课致仕年龄依旧是70岁,但是宰相如果年老或是有疾病的,可以提前退休。

对于宰相们致仕以后的奖赏,也不是给封地,而是规定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有“退休工资”,能一直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宰相们在退休时还有一次性赏赐作为“终身成就奖”,奖励包括物质上的钱、黄金、粮食、房屋、车马等。

在名誉地位上也会给他们有所提升,该提品级的提品级,品级已经最高的还会附带一些国家荣誉和称号算是对于宰相为国操劳一生的尊重。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


在这个时期,宰相告老还乡以后,对于县令已经没有直接任免权,因为县令是国家委派对国家效力的。但是这些时期,国家人才的选举机制是推举制。

简单而言,宰相所属之地的青年才俊,地方父母官基本在宰相当权时都已经安排好了,就是说回到地方的宰相与县令都是自己人,根本不存在被县令管束的可能性。

当然,退休以后他们虽然不受县令管束,但是皇帝会经常派县令来“照拂”这些退休老人的,一方面是对他们尊重,另一方面是担心他们搞事情。所以这个时候的县令相对难做,要在家国大事和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退休宰相之间权衡。

隋唐时期的宰相制度

到了隋唐时期,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宰相就成了尚书令,而且还不止一个人,宰相的权利以及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由于相权进一步被削弱,地位进一步下降,这个时期的致仕政策也相应作出了变化。在规定官员“七十致仕”以外,如果不到70岁却体弱多病的,不再是主动请辞,而是自动退职。

而在致仕以后根据史料记载“唐致仕官,非有特敕,例不给俸”,规定了,官员们退休是退休后没有退休金,但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这跟之前相比,待遇上差了一大截。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


而且隋唐开科举制,人才的选拔变得更加公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宰相等大权在握者任人唯亲。

因此,退休后的宰相在回地方时面对的县令很有可能不是自己人,这个时候县令对自己的制约因素会更大。

但是这个时期的县令也是不敢关退休宰相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唐朝时规定,退休的宰相是由参政议政权的。

这个权力直接保证了他们退休的地位,一旦他们“虎落平阳被犬欺”,那么只要在朝中一哆嗦,以前他们的党羽就会直接让这个地方官的仕途到此为止。

严重的时候,甚至身家性命难保。因此,这个时期的地方官虽然不再是退休宰相们的“家臣”,但也无力管他们。

到了宋朝就比较奇葩,宋朝的致仕制度沿袭唐制,规定退休年龄依旧是其实。但是和唐代崇文尚武不一样,宋代的重文抑武直接让宰相一类的文官地位起飞。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


可以说,虽然规定其实退休,但是又规定退休以后没有俸禄。所以身居高位的宰相们,千方百计不去执行致仕规定,导致了朝堂之上,这些高管们霸着位置不下来,食君之禄却不为君分忧。

皇帝们对此也不堪其扰,因此后来设立同平章事直接代行宰相职权,宋代一度还把左右仆射做为宰相。这个时期很难找到正常年龄退休的宰相,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党争。

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被神宗拜相之后积极参与变法图强,他的“熙宁变法”改变了北宋自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是变法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打压,在保守势力上台以后,他被迫罢相,告老还乡。告老还乡的王安石,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很小了,而“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戏码发生在了他身上。

退休的王安石定居南京,他的舅子在来南京的途中和地方官产生矛盾躲进了王安石府中,地方官竟然冒然到王府提人,还让王安石亲自出面解决。

那时,王安石也没有追究,但是传到宫中,特别尊重爱惜王安石的宋神宗勃然大怒,把参与此事的一众地方官全部罢免,并委派一些王安石当权时的官员出任地方官,把王安石彻底保护起来。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


这是见于史书的一次地方官在不知情的前提下“管”退休宰相的事,其结果表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你这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

明朝后的宰相制度

地方官对退休高管真正真有作用,还是得到明朝洪武朱元璋。这个时期宰相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但是后来的内阁首辅高管们,依然行使着类似宰相的职权,拥有极大的权力,这一时期的高官致仕年龄在60岁左右。

对致仕以后他们的封赏,“省钱大王”朱元璋也是更多的给予名份地位上的奖励。第一就是晋升官级,三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致仕不变,但是以下的大臣都会晋升一级。

第二个奖励就是参政议政,退休后的官员是没办法悠闲自在的,一旦皇帝启用必须走马上任,想要安度晚年享受天伦,朱元璋没法享受的,地下的臣子也别想。

真不知道这是奖励还是惩罚;第三就是“荫子”,老朱直接来了一个子承父官这么一个神操作,但是洪武一朝锦衣卫检查甚严,朱元璋对官员的要求极为严苛。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县令有权管辖他吗?


在这个时期,地方官对于退休官员的管理就严格很多了,一旦退休官员不法,不仅当事人要伏法受诛,地方官员知情不报就会连坐,不知情就会因为渎职。

反正里外都要罚。所以地方官对于退休官员的监察还是比较严的,但是想要法办行使执法权是不可能的,因为朱元璋规定高管违法必须上报中央,有中央裁决。

县令和退休宰相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是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被加强的一个表现。

但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之下,一个小小地方官,面对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退休宰相,他们对这些退休宰相只有理论上的管理权。可是,在现实中不仅不敢管,也不想管,也管不得。

这种对于权贵不作为的行为,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弊病。在依法治国的现代,无论是谁,必须依法行使,违法者必受制裁。

Tags:北宋   宋朝   汉朝   王安石   宋神宗   唐朝   春秋战国   周朝   管仲   秦始皇   美好   一直在身边   春秋时期   秦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